学仙学剑两无成,为贾为农安足道。
中心不羡黑头公,贫贱何妨邓禹笑。
有琴耻向贵主弹,有门耻为丞相扫。
流行坎止随所如,入世那能量枘凿。
邺侯架上皆吾师,吾将终焉从吾好。
学仙学剑两无成,为贾为农安足道。
中心不羡黑头公,贫贱何妨邓禹笑。
有琴耻向贵主弹,有门耻为丞相扫。
流行坎止随所如,入世那能量枘凿。
邺侯架上皆吾师,吾将终焉从吾好。
这首诗《悲歌六章(其六)》由清代诗人郁植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社会地位以及个人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句“学仙学剑两无成”,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超凡脱俗之术的无奈与失望,暗示了在现实世界中,这些看似高远的理想难以实现。接着,“为贾为农安足道”则进一步指出,无论是经商还是务农,都只是平凡的生活方式,并不足以彰显人生的伟大与价值。
“中心不羡黑头公,贫贱何妨邓禹笑”两句,诗人以历史人物黑头公和邓禹为例,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认为贫贱生活同样可以自得其乐,不必羡慕那些身居高位的人。这里运用了典故,增加了诗句的文化内涵和深度。
“有琴耻向贵主弹,有门耻为丞相扫”则更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社会地位的不屑,认为不应为了迎合权贵而降低自己的人格,也不应为了维护门面而丧失尊严。这两句体现了诗人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流行坎止随所如,入世那能量枘凿”表明诗人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规则的质疑,认为不应被世俗的框架束缚,应该自由地追求内心的真实。
最后,“邺侯架上皆吾师,吾将终焉从吾好”一句,诗人以邺侯的藏书为喻,表示自己可以从各种知识中汲取养分,最终选择符合自己心意的生活方式。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也表达了对个人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理想、社会地位、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木柴僵落白草摧,禾麻残立如枯骸。
邪气袭逆中结轖,涊汗不待《七发》枚。
焦头颇苦张火伞,炙肤无乃团冰台。
大漠骄阳四千里,沙石烂煟如烧灰。
使者饮泉渴不择,候吏背血谁矜哀。
九边畏官甚于魃,岂待荒旱生椎埋。
我知酷虐匪天意,道逢牛喘犹低回。
东南更闻厄霖潦,忧勤何日尧眉开。
太息年时论边事,疏成殿阁凉风来。
桂林之高高接天,奔湍直泻无盘旋。
一气贯注四百里,小舟跕跕如飞鸢。
行过昭平势渐狭,山形屈曲同巫峡。
一线涛飞万丈高,洪流竟被青山胁。
初犹伛偻循山根,渐进豁朗开重门。
雷霆风雨一时作,白日遁匿天为昏。
篙师使篙如使笔,大敌当前神暇逸。
事惟扼要始争奇,须知斗巧不斗力。
大石耸立凌船头,狰狞怒欲求攫舟。
从容一篙拨之走,水懦何敢须臾留。
出峡回头望峡口,波声终古成狂吼。
顽云下垂腥风粗,峡门开闭痴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