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昔探幽事,夷犹过草塘。
薜衣秋去纫,华佩雨来香。
石菌从儿供,溪莼问客将。
閒云与沙鸟,一酌忘斜阳。
宿昔探幽事,夷犹过草塘。
薜衣秋去纫,华佩雨来香。
石菌从儿供,溪莼问客将。
閒云与沙鸟,一酌忘斜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探访幽静之地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宿昔探幽事”点明了诗人过去曾多次探索幽静之处,暗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接着,“夷犹过草塘”描绘了诗人缓缓走过一片长满青草的池塘,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薜衣秋去纫,华佩雨来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薜荔(一种藤本植物)比作衣物,随季节变化而编织,同时以华佩(装饰品)比喻花朵,通过雨水的滋润散发出香气,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
“石菌从儿供,溪莼问客将”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石菌(生长在石头上的菌类)仿佛是孩子们的供养者,溪莼(一种水生植物)似乎在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前往。这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界的生物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最后,“閒云与沙鸟,一酌忘斜阳”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在自然美景中忘却时间流逝的愉悦心情。閒云(悠闲的云朵)与沙鸟(沙滩上的鸟儿)共同构成了诗人眼中的宁静画面,而“一酌忘斜阳”则意味着诗人沉浸在眼前的美景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达到了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褭褭春幡,恰十日、又逢元夕。
人正在、景清堂上,金樽娱客。
蜡炬红摇花外竹,宝香清透边石。
听儿童、父老说青原,东风国。
平易政,人皆悦。
真实念,天知得。
想旌旗一路,又添春色。
满眼变成金色界,举头身近琼楼月。
问明年、何处著鳌山,蓬莱北。
祷雨文昌,只全靠、心香一瓣。
才信宿,沛然膏泽,来从方寸。
早稻含风香旖旎,晚秧饱水青。
问螺江、恰见线来流,今平岸。
君作事,看天面。
天有眼,从君愿。
信瑞莲芝草,几曾虚献。
此雨千金无买处,丰年饱吃君侯饭。
管酿成、春酒上公堂,人人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