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透双溪尾。蒲桃浪、惯被暖风吹碎。
琉璃正滑,簟纹小展,一川空翠。春衣篷舱慢倚。
十载事、从头都记。
算飘零、曾度汶水,漳水沁永泜水。
汶水长绕孤城,漳水又抱,铜台废址。
可怜沁水,还灌太原残垒。三关怒涛夜起。
过泜水、重嗟馀耳。总不如、春水江南,柔蓝千里。
碧透双溪尾。蒲桃浪、惯被暖风吹碎。
琉璃正滑,簟纹小展,一川空翠。春衣篷舱慢倚。
十载事、从头都记。
算飘零、曾度汶水,漳水沁永泜水。
汶水长绕孤城,漳水又抱,铜台废址。
可怜沁水,还灌太原残垒。三关怒涛夜起。
过泜水、重嗟馀耳。总不如、春水江南,柔蓝千里。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在溪流上泛舟的景象,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历史之感。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首先,“碧透双溪尾。蒲桃浪、惯被暖风吹碎。”开篇即以“双溪”、“蒲桃浪”描绘出春日溪流的生机与活力,暖风轻拂,波浪轻舞,展现出一种温柔而宁静的美。
接着,“琉璃正滑,簟纹小展,一川空翠。”进一步渲染了春水的清澈与平滑,如同琉璃般晶莹剔透,又似竹席上的细纹,铺展开来,整个画面充满了清新与和谐。
“春衣篷舱慢倚。十载事、从头都记。”词人乘着篷舱,穿着春衣,慢慢倚靠在船边,回忆起过去的十年,仿佛所有的往事都重新浮现在眼前,充满了感慨与怀旧之情。
“算飘零、曾度汶水,漳水沁永泜水。”这里提到了汶水、漳水和泜水,这些河流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词人通过这些水道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汶水长绕孤城,漳水又抱,铜台废址。”汶水环绕着一座孤城,漳水则环绕着废弃的铜台遗址,这些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可怜沁水,还灌太原残垒。”沁水继续灌溉着太原的残破堡垒,这一句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历史遗迹的哀叹,体现了词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最后,“三关怒涛夜起。过泜水、重嗟馀耳。”三关的怒涛在夜晚兴起,经过泜水时,词人再次发出感叹,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春天溪流的美好景色,同时也融入了对历史、时间与个人经历的深沉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