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湘中宿台步寺》
《湘中宿台步寺》全文
宋 / 沈辽   形式: 古风  押[江]韵

湘源初甚微,屡挹不满缸。

比至台步虚,泛泛为长江。

虚头市初集,鱼豆皆成桩。

夷獠不识人,笑鬻彘与厖。

绿荷竭苞苴,人散谁复撞。

鸥鸟亦来下,酒旆停空杠。

我来憩桑门,竹户映蓬窗。

夜寝那可寐,江流正淙淙。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沈辽在湘中台步寺过夜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首句“湘源初甚微,屡挹不满缸”以湘水源头的细微流淌起笔,暗示了自然界的初始状态,同时也预示着后续故事的逐渐展开。接着,“比至台步虚,泛泛为长江”转折,描述了湘水汇入长江的过程,象征着事物的发展与变化。

“虚头市初集,鱼豆皆成桩”描绘了市场初开的场景,鱼和豆子堆积如山,展现了当地经济活动的繁荣。然而,“夷獠不识人,笑鬻彘与厖”一句揭示了社会文化的差异,夷獠民族对陌生人的态度,以及他们售卖猪肉和狗肉的行为,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习俗。

“绿荷竭苞苴,人散谁复撞”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绿荷枯萎,人们散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最后,“鸥鸟亦来下,酒旆停空杠”通过鸥鸟的出现和酒旗的静止,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我来憩桑门,竹户映蓬窗”是诗人自述,他来到寺庙休息,竹门映照着蓬松的窗户,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感。“夜寝那可寐,江流正淙淙”则表达了诗人难以入眠的心情,或许是被江水的潺潺声所吸引,或是内心有所触动,难以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生动的社会场景,展现了湘中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沈辽

沈辽
朝代:宋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猜你喜欢

酬前人见别

退休林下屈朱轮,逸老亭边袂欲分。

一诵高斋回首句,感公认我独慇勤。

(0)

与男㞦游天台石桥览先祖诗因成

石桥吾祖昔留诗,句有天寒树著衣。

山下老僧能叹咏,诸孙三岁与光辉。

(0)

张宪重阳中得大黄上芝草一本作金龟以负之为赋

锦文瑞正孕灵芝,药市中惟此物奇。

入手却容凡眼看,宝囊开处坐金龟。

(0)

寄处州太守徐大夫

潜山西畔紫溪边,林下相逢岂偶然。

抚掌急于云里电,回头还似火中莲。

黄花翠竹年年色,明月清风夜夜天。

谁谓故人相去远,好溪长与慎江连。

(0)

新定获龟继得梓漕携之赴官

买自桐江数岁前,洁中轻外欲巢莲。

同麟荐世宜为瑞,邀鹤寻真定得仙。

肯示吉凶贻后悔,祇随呼吸到长年。

主人幸不烦供养,俾托轺车看两川。

(0)

赠琴台僧正

寺古傍郊坰,门无车马声。

我来闻众妙,人少到师清。

锦水金波静,银蟾一指明。

幽琴徐发响,真不负台名。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