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皇和锵,不如仓庚。一鸣蚕熟,衣被四方。
四方之牧,惟天子股肱。非天子是承,民谁畏惩?
煜尔重光,玉烛其烂。一元之春,万物之旦。
湛湛者露,曷为乎霜?厉女以泽,女肃而皇皇。
凤皇和锵,不如仓庚。一鸣蚕熟,衣被四方。
四方之牧,惟天子股肱。非天子是承,民谁畏惩?
煜尔重光,玉烛其烂。一元之春,万物之旦。
湛湛者露,曷为乎霜?厉女以泽,女肃而皇皇。
这首诗《凤皇四章》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对自然、社会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首句“凤皇和锵,不如仓庚”以凤皇的和谐之声与仓庚的悦耳歌声进行对比,隐喻了在美好的事物中,人们往往更倾向于平凡而真实的美好。接着,“一鸣蚕熟,衣被四方”,以蚕的生长周期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成果的积累,强调了劳动与贡献的重要性,其产品惠及四方,体现了共享与合作的价值。
“四方之牧,惟天子股肱”一句,将国家治理比作牧羊,天子如同牧羊人的助手,强调了君主与臣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君主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接下来的“非天子是承,民谁畏惩?”则进一步探讨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提出如果没有君主来承担治理的责任,民众将无所畏惧,暗示了权力与道德的关联。
“煜尔重光,玉烛其烂”描绘了光明与和谐的景象,比喻理想的治国状态。接着,“一元之春,万物之旦”以春天的生机勃勃象征新生命的开始,寓意着新的希望与机遇的到来。最后,“湛湛者露,曷为乎霜?厉女以泽,女肃而皇皇”通过露珠与霜的对比,以及女性形象的运用,表达了对纯洁与力量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秩序与个人行为的规范。
整体而言,《凤皇四章》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也蕴含了对社会伦理、政治治理及人性本质的深入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凄其南以北,周盻天苍茫。
驱车奚所之,落日照河梁。
千古雄心生,剑锷挥寒光。
风云欻自奇,燕雀宁敢当。
鸿鹄志四海,寥廓纷翱翔。
尘鞅岂足羁,讵顾稻与梁。
瞱瞱荣紫芝,高歌恒慨慷。
世人寡同调,谁能测衷肠。
君有商山情,绸缪申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