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贤与楞伽,初本共一山。
古潭宅神龙,睡醒厌久跧。
是夕起雷雨,震得天地翻。
此山拆为两,一溪断中间。
下窥黑无地,上攀青到天。
从此两禅寺,路绝不往还。
祖师见之笑,弹指降神奸。
问天借横蜺,搭渡溪两边。
倒倾千崖雪,飞下一玉渊。
馀怒尚雷吼,声拔诸峰根。
我来不能去,轻生倚危栏。
忽然心为动,毛骨森以寒。
上人指断岸,犹带初拆痕。
栖贤与楞伽,初本共一山。
古潭宅神龙,睡醒厌久跧。
是夕起雷雨,震得天地翻。
此山拆为两,一溪断中间。
下窥黑无地,上攀青到天。
从此两禅寺,路绝不往还。
祖师见之笑,弹指降神奸。
问天借横蜺,搭渡溪两边。
倒倾千崖雪,飞下一玉渊。
馀怒尚雷吼,声拔诸峰根。
我来不能去,轻生倚危栏。
忽然心为动,毛骨森以寒。
上人指断岸,犹带初拆痕。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观的自然景象和一次超自然的神异事件。诗中的栖贤寺和楞伽寺原本位于同一座山上,古潭中有龙神居住,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引发天地大变,将这座山分为两半,中间形成了一条溪流。这场景的描写充满了力量感和戏剧性,同时也展示了自然界的不可预测与惊人动作。
诗中的“祖师见之笑”表明禅宗祖师对这一自然现象持有超然的态度,似乎在用神奇的手段解决这个突发事件。祖师借助天上的力量搭建桥梁连接两岸,这里展现了禅宗对于宇宙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自然与超自然交织场景的震撼,以及面对如此壮观景象时内心的恐惧和敬畏之情。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对禅宗哲学的一种体现,展示了人与自然、超自然力量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