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栖贤寺三峡桥》
《题栖贤寺三峡桥》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古风

栖贤与楞伽,初本共一山。

古潭宅神龙,睡醒厌久跧。

是夕起雷雨,震得天地翻。

此山拆为两,一溪断中间。

下窥黑无地,上攀青到天。

从此两禅寺,路绝不往还。

祖师见之笑,弹指降神奸。

问天借横蜺,搭渡溪两边。

倒倾千崖雪,飞下一玉渊。

馀怒尚雷吼,声拔诸峰根。

我来不能去,轻生倚危栏。

忽然心为动,毛骨森以寒。

上人指断岸,犹带初拆痕。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ánsānxiáqiáo
sòng / yángwàn

xiánléngjiāchūběngòngshān

tánzháishénlóngshuìxǐngyànjiǔquán

shìléizhèntiānfān

shānchāiwèiliǎngduànzhōngjiān

xiàkuīhēishàngpānqīngdàotiān

cóngliǎngchánjuéwǎnghái

shījiànzhīxiàotánzhǐjiàngshénjiān

wèntiānjièhéngliǎngbiān

dǎoqīngqiānxuěfēixiàyuān

shàngléihǒushēngzhūfēnggēn

láinéngqīngshēngwēilán

ránxīnwèidòngmáosēnhán

shàngrénzhǐduànànyóudàichūchāihén

翻译
栖贤与楞伽,原本同在一座山。
古老的潭中住着神龙,它醒来后厌倦了长久的潜伏。
这夜风雨大作,震动天地摇晃。
山因此分裂成两半,一条溪流从中穿过。
向下看深不见底,向上攀爬直通云天。
从此两座禅寺,道路隔绝无法往来。
祖师见到此景,笑着用手指弹出神力。
向天借取彩虹,搭建桥梁跨过溪流两岸。
倾倒千座山的积雪,如玉液飞泻入深渊。
余下的怒气化为雷鸣,声音穿透山峰根基。
我来到这里,无法离去,倚靠在危险的栏杆。
突然心生感触,全身毛骨悚然。
僧人指着断裂的河岸,还能看到初裂的痕迹。
注释
栖贤:地名,指栖贤寺。
楞伽:地名,可能也是指另一座寺庙。
神龙:神话中的龙,象征力量。
雷雨:自然现象,形容天气剧烈。
横蜺:横跨的彩虹,象征桥梁或天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观的自然景象和一次超自然的神异事件。诗中的栖贤寺和楞伽寺原本位于同一座山上,古潭中有龙神居住,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引发天地大变,将这座山分为两半,中间形成了一条溪流。这场景的描写充满了力量感和戏剧性,同时也展示了自然界的不可预测与惊人动作。

诗中的“祖师见之笑”表明禅宗祖师对这一自然现象持有超然的态度,似乎在用神奇的手段解决这个突发事件。祖师借助天上的力量搭建桥梁连接两岸,这里展现了禅宗对于宇宙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自然与超自然交织场景的震撼,以及面对如此壮观景象时内心的恐惧和敬畏之情。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对禅宗哲学的一种体现,展示了人与自然、超自然力量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秋来久与立之不会辱诗见寄

客途连日阻相从,信是高踪未易逢。

深院棋声常寂寂,曲阶花影自重重。

才因分定生来拙,身为官閒老去慵。

拟向良宵赊月色,清樽白下共移舼。

(0)

画竹扇面

声临渭水清,影拂湘潭碧。

瑶瑟曲未绝,商飙坐来夕。

(0)

题梁中丞卷四首·其三阅边

榆关西去接轮台,万里烟尘画不开。

无限边情空浪说,惟君亲到玉门来。

(0)

太原寒食和纪山韵二首·其一

寒食客中只醉眠,不知何处杏花天。

雁门此日犹烽火,却向绵山独禁烟。

(0)

秋园杂兴·其一

晚岁习禅寂,已无世上情。

如何深夜里,犹自感秋声。

(0)

题许参戎风木卷

雁峰南下苍茫树,旧是阿翁栖隐处。

落日犹悬双竹扉,英魂不返泉台路。

幽思无端结暮云,秋山猿鹤叫孤坟。

将军莫向西风哭,赤叶萧萧谁忍闻。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