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眺东南第一山,丹崖翠壁冷云间。
题诗为避元章老,且听泉声阁笔閒。
独眺东南第一山,丹崖翠壁冷云间。
题诗为避元章老,且听泉声阁笔閒。
这首元代诗人和卓的《题第一山》,以“独眺”开篇,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诗人独自站立于东南的第一座高山之巅,眼中所见是丹红的山崖与碧绿的峭壁,在高处的冷云之间若隐若现,景象壮丽而清幽。
“题诗为避元章老”,这里的“元章老”可能是指古代的一位著名书法家或文人,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自己在创作时的某种心境或情境,或许是在避开某些传统束缚或是寻求灵感的宁静时刻。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性与追求,也暗示了其作品可能蕴含着对传统艺术的反思与超越。
“且听泉声阁笔闲”,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选择倾听山间的泉水声,以此作为创作的背景音乐,让心灵得以放松,不再执笔忙碌。这样的描写,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融入,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创作中寻求内心平静的追求。它不仅是一次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次心灵之旅的记录,充满了哲思与情感的交融。
惟昔永乐初,皇帝治明堂。
取材苍梧野,在楩楠豫章。
公素侃察闻,百辟得激扬。
譬如公输子,材悉良不良。
此行固天简,公亦喜自当。
握节指八桂,伐鼓官舲扬。
惟木弥万山,计材不计章。
昂霄及耸壑,乃适于栋梁。
此处瘴疠地,气候日不常。
无人事绥复,其魂怅彷徨。
枯藤束木函,一殡六十霜。
但知彼有殡,不知在何方。
虽剧返葬心,日月何忙忙。
天实使汤公,官广得其详。
书报在全州,湘山寺之旁。
如因曼父母,始知墓在防。
二子读书毕,哭踊如初丧。
榛行不择日,即日裹糇粮。
鹤云兄当住,小弟力颇强。
出门当严冬,雨雪满大荒。
九溪多鼍鳄,鼓涛播舟航。
五岭饶虎豹,磨牙引饥吭。
鹤行无恐怖,孝至胆气刚。
达彼全州境,入寺悲荒凉。
宛然三门侧,有垤记其藏。
拜之号三绕,闻者痛肝肠。
发函升輀车,奉还万里乡。
蔼蔼桑梓里,郁郁楸梧冈。
况与元配合,孤雌成鸳鸯。
呜呼二子者,生死有耿光。
虞山若增高,琴川若增长。
《永乐初给事姚伯善采木广右被瘴客死殡及六十》【明·沈周】惟昔永乐初,皇帝治明堂。取材苍梧野,在楩楠豫章。公素侃察闻,百辟得激扬。譬如公输子,材悉良不良。此行固天简,公亦喜自当。握节指八桂,伐鼓官舲扬。惟木弥万山,计材不计章。昂霄及耸壑,乃适于栋梁。此处瘴疠地,气候日不常。无人事绥复,其魂怅彷徨。枯藤束木函,一殡六十霜。但知彼有殡,不知在何方。虽剧返葬心,日月何忙忙。天实使汤公,官广得其详。书报在全州,湘山寺之旁。如因曼父母,始知墓在防。二子读书毕,哭踊如初丧。榛行不择日,即日裹糇粮。鹤云兄当住,小弟力颇强。出门当严冬,雨雪满大荒。九溪多鼍鳄,鼓涛播舟航。五岭饶虎豹,磨牙引饥吭。鹤行无恐怖,孝至胆气刚。达彼全州境,入寺悲荒凉。宛然三门侧,有垤记其藏。拜之号三绕,闻者痛肝肠。发函升輀车,奉还万里乡。蔼蔼桑梓里,郁郁楸梧冈。况与元配合,孤雌成鸳鸯。呜呼二子者,生死有耿光。虞山若增高,琴川若增长。
https://shici.929r.com/shici/CsaBf.html
西山人家傍山住,唱歌采茶山上去。
下山日落仍唱歌,路黑林深无虎虑。
今年虎多令人忧,绕山搏人茶不收。
墙东小女膏血流,村南老翁空髑髅。
官司射虎差弓手,自隐山家索鸡酒。
明朝入城去报官,虎畏相公今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