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云破碎蟾蜍见,依然者般消瘦。
三五待佳期,又中秋时候。
琼楼瑶阙里,休则问、谁人居守。
去日吴刚,种成丹桂,作花依旧。
曾到,蕊珠宫,霓裳咏,催点上清莲漏。
飘泊倏今年,正天涯烽火。啼猿惊戍堠。
但看到、玉颜妆就。遍开著,宝镜晶奁,照满街如昼。
鳞云破碎蟾蜍见,依然者般消瘦。
三五待佳期,又中秋时候。
琼楼瑶阙里,休则问、谁人居守。
去日吴刚,种成丹桂,作花依旧。
曾到,蕊珠宫,霓裳咏,催点上清莲漏。
飘泊倏今年,正天涯烽火。啼猿惊戍堠。
但看到、玉颜妆就。遍开著,宝镜晶奁,照满街如昼。
这首《徵招·初七夜玩月》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期词人陈祖绶的作品,描绘了词人在初七夜晚赏月时的感受和想象。词的上片以月亮的景象起笔,"鳞云破碎蟾蜍见"形象地描绘了月破云层的景象,暗示着月光的皎洁。"依然者般消瘦"则表达了词人对月的怜惜,认为月亮虽然美丽,却也显得孤独和憔悴。
接下来,词人提到"三五待佳期,又中秋时候",点明此时正值中秋佳节,更增添了月圆人未圆的遗憾。他设想在那琼楼瑶阙之中,不知何人守护,流露出对人间仙境的好奇与向往。
下片转而回忆往昔,"去日吴刚,种成丹桂,作花依旧",借吴刚伐桂的神话,表达岁月如梭,人事变迁之感。词人感叹自己漂泊在外,身处烽火连天之地,与月亮相伴,唯有啼猿声和戍楼烽火提醒着现实的动荡。
最后,词人聚焦于月色,"啼猿惊戍堠",月光下的景色让人心生哀愁。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词人仍赞美月色明亮,如同白昼,"照满街如昼",展现了月光的无私和坚韧。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描绘月色和联想神话故事,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西南产修竹,色异东筠绿。
裁笔映檀唇,引枝宜凤宿。
移从几千里,不改生幽谷。
江南飞鼠拔长尾,劲健颇胜中山毫。
其间又有苍鼠须,入用不数南鸡毛。
二物缓急岂常获,捕刺徒尔操蛮刀。
旧藏已赠蔡夫子,报君松管何萧骚。
乡林空林木,不见古人居。
犹寻古人迹,更与古人疏。
昔为贤豪里,今作魑魅墟。
湖边夜秋月,光彩波上余。
断岸三百里,萦带松上流。
深非桃花源,自有渔者舟。
闲意见水鸟,日共泛觥筹。
何当骑鲸鱼,一去几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