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崙东分一枝浑,奔蹴砥柱经龙门。
羲皇受图抚上古,神禹治水开中原。
三灵实扶艺祖业,万国共仰东都尊。
群儿撞坏吁可叹,顾使残虏今游魂。
因君试求出师路,孟津白马应如故。
不须更议系河桥,北风正可乘冰渡。
颇闻卢龙已数尽,复道飞狐合屯戍。
辕门倘驻拂云祠,烽火应过明妃墓。
君归解鞍藉芳草,细谈塞北忘予老。
读书饮酒待贼平,万丈参旗方下扫。
昆崙东分一枝浑,奔蹴砥柱经龙门。
羲皇受图抚上古,神禹治水开中原。
三灵实扶艺祖业,万国共仰东都尊。
群儿撞坏吁可叹,顾使残虏今游魂。
因君试求出师路,孟津白马应如故。
不须更议系河桥,北风正可乘冰渡。
颇闻卢龙已数尽,复道飞狐合屯戍。
辕门倘驻拂云祠,烽火应过明妃墓。
君归解鞍藉芳草,细谈塞北忘予老。
读书饮酒待贼平,万丈参旗方下扫。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的《送潘德久使蓟门》。诗人以壮丽的笔触描绘了昆仑山的雄伟景象,以及黄河砥柱和龙门的壮观,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古老历史和英雄传说。他提到羲皇接受天命治理上古,大禹治水开创新疆,表达了对先贤功绩的敬仰。
接着,诗人将潘德久出使的重任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感叹群儿破坏古迹的遗憾,同时也寄希望于潘德久能开辟出新的战略路径。他建议潘德久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渡河方式,可以利用北风和冰冻的条件过河,显示出智谋和决断。
诗中还提及卢龙关和飞狐等地的战略部署,预示着战争的紧张局势。诗人期待潘德久能够驻守边关,烽火传递至明妃墓,展现了对边防的重视和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诗人祝愿潘德久平安归来,期待与他一同在芳草之地畅谈边塞之事,直到天下太平,那时再一起扫除战乱,共享宁静生活。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未来的期盼,充满了豪情壮志。
孤竹城空隐夕阳,山中笳鼓漫悠扬。
穿林闲听松杉韵,隔岭遥闻薇蕨香。
漆水波澜交宛转,滦河岛屿自苍茫。
登临宾佐多清兴,长啸高台明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