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尝云芝茶》
《尝云芝茶》全文
元 / 刘秉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

舌根未得天真味,鼻观先通圣妙香。

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

待将肤凑浸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

(0)
鉴赏

这首诗《尝云芝茶》由元代诗人刘秉忠所作,通过对品尝云芝茶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茶之韵味与诗人心境的交融。

首句“铁色皴皮带老霜”,以“铁色”形容茶叶色泽深沉,仿佛历经岁月的洗礼;“皴皮”则形象地描绘了茶叶表面的纹理,如同老人皮肤上的皱纹,暗示茶叶的陈年与厚重。加上“带老霜”的修饰,更显出茶叶在时间长河中的沉淀与积累。

次句“含英咀美入诗肠”,直接点明了品茶的过程,不仅是一种味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滋养。通过“含英咀美”,诗人将茶的精华内化于心,使得茶的香气、味道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融入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中。

接下来的“舌根未得天真味,鼻观先通圣妙香”,进一步深化了品茶的感受。诗人强调的是,虽然舌头尚未完全捕捉到茶的真味,但鼻息之间已能感受到茶香的神圣与美妙。这种先闻其香而后品其味的体验,既是对茶品质的高度赞誉,也是对品茶艺术的深刻领悟。

“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两句,将茶的珍贵与普遍性进行了对比。海上之茶,因其稀有而难以评判其价值,而江南的草木虽常见,却也能产出优质的茶。这不仅是对茶产地的赞美,也暗含了对茶文化广泛传播的感慨。

最后,“待将肤凑浸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描绘了一种独特的品茶体验。通过将皮肤接触茶水,不仅让身体感受到了清凉,更让心灵得到了净化,仿佛在炎热的六月也能感受到清风拂面的凉爽。这种超越物质层面的体验,体现了茶文化中追求精神境界的高远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云芝茶的品鉴,不仅展现了茶的自然之美和文化内涵,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作者介绍
刘秉忠

刘秉忠
朝代:元   字:仲晦   号:藏春散人   籍贯:邢州(今河北邢台市)   生辰:1216-1274年

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刘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刘秉忠。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刘秉忠是元初政坛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对于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又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至元十一年,逝世。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谥号文贞。元成宗时,追赠太师,改谥文正。元仁宗时,追封常山王。 
猜你喜欢

浪淘沙

芳意久阑珊。病卧江关。绿波芳草强留欢。

盼得春来春又老,如此春寒。风雨更漫漫。

烛灺香残。一声笛唱念家山。

庭院无人花有泪,孤负雕栏。

(0)

杨柳枝·其十

破晓残莺出禁林,飞花寒食雨沈沈。

章台自台牵行色,莫为离多减路阴。

(0)

鹧鸪天·其二余往来邓尉山中十馀年矣,独爱青芝一坞,林嶂秀岨,人迹罕至交,有终焉之志,未逮也。还泊西崦因赋是解

结梦疏云泛渚蘋。霜林秋色艳于春。

山中种树书堪读,世上繁华迹总陈。

惊岁晚,负閒身。石芝鹤语旧知津。

红桑海畔花争发,一掬微波见绿尘。

(0)

声声慢.秋雨酬瞻园同年

荒苔綦迹,落叶诗声,孤檠听雨江关。

寂寞鱼龙沧波,独放鸥閒。

西风庾愁催赋,剩空园,栖老霜菅。

念游旧,有词坛,白雪幕府青山。

楚客悲秋何限,只斑斑,竹泪迸付蕉弹。

铜狄摩挲,曾歌汉月移盘。

南云梦华重聚,荐吴尊、休汎衰兰。

旷吟望,镇哀时、相共岁寒。

(0)

蒋崦道中

寒江水落雁团沙,碧嶂霜馀树隐霞。

行客忽惊冬欲尽,道傍初见报春花。

(0)

余留宣溪旷氏几半月于别也承惟宁惟南伯仲率诸客送余江浒停舟赋诗眷眷有留恋之意明日到流江书此寄谢

十人送行一人去,船头举手沙头语。

船开山转水急流,白云杳杳知何处。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