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钓无钱买钓舟,欲耕无剑买耕牛。
诗书有味拈毫笔,富贵无缘弄酒筹。
处世最宜高立志,无求何用放低头。
只将贫索三千客,待到行藏十二秋。
欲钓无钱买钓舟,欲耕无剑买耕牛。
诗书有味拈毫笔,富贵无缘弄酒筹。
处世最宜高立志,无求何用放低头。
只将贫索三千客,待到行藏十二秋。
这首诗《贫居自述(其一○一)》由明代诗人李孔修所作,通过对比贫富两种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首联“欲钓无钱买钓舟,欲耕无剑买耕牛”描绘了贫者渴望拥有物质条件却难以实现的情景,以“钓舟”和“耕牛”为象征,生动地展现了贫困者的无奈与渴望。
颔联“诗书有味拈毫笔,富贵无缘弄酒筹”则转向精神层面,强调了诗书之乐远胜于物质的奢华。诗人认为,尽管无法享受富贵带来的物质享受,但读书写作带来的精神愉悦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颈联“处世最宜高立志,无求何用放低头”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他认为,在世间行走,应当树立高远的目标,而不是因为没有追求而轻易放弃。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对困境中保持尊严和自信的体现。
尾联“只将贫索三千客,待到行藏十二秋”表达了诗人期待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吸引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度过艰难岁月。这里的“三千客”并非实指,而是泛指众多朋友,寓意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会有所收获。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面对贫困时的坚韧不拔和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
彷佛渔阳参鼓挝,依稀江左后庭花。
清明旧俗无佳尚,唯此喧声杂暮蛙。
我卧南山正如梦,朝来欲过左史洞。
阳羡羽人惠相访,三尺焦桐行自从。
山上赤日烈如火,洞里石泉凝作冻。
挥手一奏离骚曲,促轸重作高山弄。
岩下隐隐白云生,松风泠泠幽鸟哢。
谁识襄阳魏夫子,缁衣远来自崤雍。
身出重围战不死,振翼江南若孤凤。
数日相从甘淡薄,不与人间同倥偬。
夫子能知琴中趣,不叱老夫无世用。
三人出洞日已斜,青山茫茫烟瞢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