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童男女,楼船东复东。
神仙原渺渺,方士竟匆匆。
留种能开国,藏书亦见功。
墓门在何处,翘首海暾红。
五百童男女,楼船东复东。
神仙原渺渺,方士竟匆匆。
留种能开国,藏书亦见功。
墓门在何处,翘首海暾红。
这首诗《徐福》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徐福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的深思与感慨。
首句“五百童男女,楼船东复东”,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徐福率领五百童男童女乘楼船东渡的壮阔场景,暗示了他远赴海外寻求长生不老药的冒险旅程。
“神仙原渺渺,方士竟匆匆”两句,表达了对徐福追求长生不老之术的探索精神的肯定,同时也暗含了对这种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与感慨。神仙虽遥不可及,方士们的追寻却急切而匆忙,体现了人类对于生命永恒的渴望与不懈追求。
“留种能开国,藏书亦见功”则进一步揭示了徐福此行的意义。通过留下后代开创新国家,以及藏书保存文化知识,他的行动不仅影响了后世,也为中华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这两句既是对徐福个人行为的肯定,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深远影响的思考。
最后,“墓门在何处,翘首海暾红”以问句的形式收尾,将读者的思绪引向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沉思考。墓门究竟在哪里?徐福的最终归宿如何?诗人以“海暾红”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景象,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让人不禁思考历史人物与时代洪流之间的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徐福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远赴海外的壮举,更深刻地探讨了人类对于生命、文化和历史的思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东风雪飞度清淮,淮边野梅撩乱开。
想君此时驻征骑,题诗折花思悠哉。
缄封千里到此地,桃杏芳意都未回。
岭头奇艳忽照眼,不待驿使传枝来。
清香满把愧佳赠,欲赋岂敢空衔杯。
腊近云容变,阳生日景添。
偶然回晚辔,相与坐晴檐。
水绿冰微泮,沙明雪尚沾。
弄襟风力薄,著履土膏粘。
惊鸟不成下,寒鱼犹在潜。
翠深荒岸竹,黄折败池蒹。
碍径藤梢曲,钩衣棘刺铦。
辞锋怜子淬,閒癖讵予砭。
自以清谈胜,宁非乐事兼。
春芳有近信,频此醉厌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