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粮寻翠巘,负笈入琳林。
书映藤萝色,声随钟梵音。
芸香孤鸟外,灯影断猿深。
寂寂空门夜,闲窥往圣心。
赢粮寻翠巘,负笈入琳林。
书映藤萝色,声随钟梵音。
芸香孤鸟外,灯影断猿深。
寂寂空门夜,闲窥往圣心。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山寺读书(其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山中读书图景。首句“赢粮寻翠巘”展现了诗人带着粮食,跋山涉水去寻找那青翠的山峰,暗示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清幽环境的向往。接着,“负笈入琳林”写他背着书箱步入满是书籍的丛林,形象地表现出他对学术的虔诚与探索。
“书映藤萝色”进一步描绘了读书场景,光线透过藤蔓洒在书页上,增添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而“声随钟梵音”则以寺庙的钟声与诵经声为背景,营造出宁静的修行氛围,体现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亲近。
“芸香孤鸟外”中的芸香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与孤独的飞鸟形成对比,更显寂静;“灯影断猿深”则通过深夜灯火和远处猿鸣,渲染出山寺夜晚的深远与神秘。最后,“寂寂空门夜,闲窥往圣心”表达了诗人沉浸在书海中,静心体悟先贤智慧的内心世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读书的意境,寓含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体现了明代士人崇尚学问、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风貌。
孝子慕厥亲,终身无已时。
自云早失怙,鞠育仰母慈。
古称轲亲贤,我母实类之。
弃背日已远,不复返哺私。
况今持旌麾,迢遥南海湄。
引领顾旧乡,孤云随风飞。
念兹丘垄间,白杨何萋萋。
旋归未遑遂,能不怀伤悲。
哀哉孝子心,此情天所知。
先民亦有言,事君忠可移。
黾勉树奇勋,显扬以为期。
乘兴恣幽寻,灵山郁苍翠。
飞泉树杪悬,危石云中坠。
策杖披荆蓁,言访前朝寺。
香气接诸天,珠光散初地。
碑横乱草中,苍苔蚀其字。
吊古几徘徊,临风发长喟。
云松结遐思,泉石豁幽意。
吾道本岩阿,无劳嗟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