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河苦多盗,纡港还苦迟。
冷色来睨人,已有芙蓉枝。
芙蓉花浅红,剩绿搀柳丝。
野人立柳旁,手把长项犁。
似傲田居閒,含笑目相移。
故抚牛背平,扶童与之骑。
读书无一能,我实心惭伊。
平生志胞与,民命关疮痍。
胡祇同室人,尚难免流离。
去当事锄种,矢与槃涧期。
官河苦多盗,纡港还苦迟。
冷色来睨人,已有芙蓉枝。
芙蓉花浅红,剩绿搀柳丝。
野人立柳旁,手把长项犁。
似傲田居閒,含笑目相移。
故抚牛背平,扶童与之骑。
读书无一能,我实心惭伊。
平生志胞与,民命关疮痍。
胡祇同室人,尚难免流离。
去当事锄种,矢与槃涧期。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前往海会寺途中所见的一系列生动场景,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当地人的生活状态。
首句“官河苦多盗,纡港还苦迟”点明了官河上盗贼横行,迂回的港湾船只行动缓慢的现状,暗示了社会治安的不靖和交通的不便。接着,“冷色来睨人,已有芙蓉枝”描绘了一幅冷色调的画面,但突然间,冷色中透露出芙蓉的生机,给人以希望和温暖的感觉。
“芙蓉花浅红,剩绿搀柳丝”进一步渲染了这一景象,浅红色的芙蓉花点缀在绿色的柳丝之间,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描写了一位在柳旁耕作的农夫,他手持长犁,似乎在享受这份闲适,又或是对生活充满期待,他的笑容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
“似傲田居閒,含笑目相移”形象地刻画了农夫的神态,他看似对田园生活感到满足,眼神中透露出对周围环境的欣赏。接着,“故抚牛背平,扶童与之骑”描述了农夫与牛、儿童之间的和谐相处,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读书无一能,我实心惭伊”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学识不足的自谦之情,同时也对农夫的智慧和生活态度表示敬佩。最后,“平生志胞与,民命关疮痍。胡祇同室人,尚难免流离”则揭示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梦寝东南游,金山居第一。
泊船瓜州口,风雨系黑日。
冒雨访老胡,翛然出萝荜。
壁间十弟子,云是王维笔。
生者今何在,别有一丈室。
相期同过之,佳思久披拂。
差池成独往,敢惮泥没膝。
投鞭望横参,露重衣如湿。
方诸湛漏魄,指顾尽纤息。
目眩神为清,壶冰荡肝膈。
亹亹相问劳,软语皆中律。
颇怪不预知,有似惊暴客。
杈牙荐炉红,柔脆脩林茁。
老泪感陆生,明盘皎霜橘。
木鱼动晓堂,永味固南毕。
百年惊枯槁,平日胶在漆。
幅巾行此时,岁暮悲蟋蟀。
忆昔榱题杂梁栋,怀璧握珠容抱瓮。
大宛天马本不羁,擪耳辕驹援就控。
捞虾摸蟹力易尽,搏虎擒蛟杀方痛。
君时正射晁董策,直把黄金变铅汞。
顾我衰迟特相子,许我过比仪韶凤。
回头已数六端午,几向梦中自占梦。
迩来欲述陷肤语,岂谓书词情愈重。
琅琅楚虞奏未缺,杳杳燕鸿目频送。
壮君已赴宣室召,老来未弃蟭螟动。
诗成新月半侵帘,更听楼头角初弄。
君不见深山穷谷千丈潭,悬崖绝壁倒挂松。
雷霆雨电有时一洒遍八极,繁霜雪霁能邀夜月来高穹。
又不见江头龟手洴澼絖,裂地得侯终有逢。
长安大雪几千尺,高卧不愧衣玲珑。
揖人而相若反掌,登天有路非难通。
天之可上势或便,得相乃在须臾中。
朝冠貂蝉暮徽纆,曲肱何在三千钟。
方东遽北安足究,岂异海舶随狂风。
舞雩而咏吾与点,坐中客满谁知融。
屹屹杜夫子,灵芝翳深丛。
百年转盼皆腐朽,且将逸驾聊与同。
我惭圭觚刺人眼,空向霜天望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