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雨虽寒不成霰,乱丝虽织不成绢。
征妇岁岁望征夫,已去光阴如流电。
春露泽成桃李颜,秋风瘦损芙蓉面。
道远总觉寄书难,敲砧又怯腕力倦。
婵娥弄影射长空,照人欢娱在隔院。
酌酒定自劝金卮,舞袖旋听响玉钏。
妾独寂寞坐空闺,叹息不觉泪如线。
趾离作引如相通,思君冀向梦中见。
凉雨虽寒不成霰,乱丝虽织不成绢。
征妇岁岁望征夫,已去光阴如流电。
春露泽成桃李颜,秋风瘦损芙蓉面。
道远总觉寄书难,敲砧又怯腕力倦。
婵娥弄影射长空,照人欢娱在隔院。
酌酒定自劝金卮,舞袖旋听响玉钏。
妾独寂寞坐空闺,叹息不觉泪如线。
趾离作引如相通,思君冀向梦中见。
这首诗《独不见》是清代诗人多隆阿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独守空闺的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凉雨虽寒不成霰,乱丝虽织不成绢”以自然景象起兴,暗示女子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凉雨未凝为霜雪,乱丝未能织成绢布,象征着女子的情感无法得到寄托和表达。
“征妇岁岁望征夫,已去光阴如流电”直接点明了主题,描述了女子年复一年地期盼着远方丈夫归来,时光流逝如同闪电般迅速,表达了对丈夫长久未归的深深忧虑和思念。
“春露泽成桃李颜,秋风瘦损芙蓉面”运用对比手法,春天的露水滋润使桃李更加鲜艳,而秋天的风吹过却让芙蓉面容消瘦,形象地展现了女子因思念而产生的容颜变化,反映了她内心情感的波动。
“道远总觉寄书难,敲砧又怯腕力倦”进一步揭示了女子思念之深,即使想给丈夫写信也觉得路途遥远难以实现,捣衣的声音让她感到疲惫不堪,体现了她对远方丈夫的深切关怀和思念。
“婵娥弄影射长空,照人欢娱在隔院”借月亮之光,暗示女子虽然身处孤独,但心中仍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丈夫的期待,月亮的光辉仿佛将欢乐传递到了另一个世界,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酌酒定自劝金卮,舞袖旋听响玉钏”描绘了女子独自饮酒、轻舞的场景,通过这一系列动作,展现了她试图以自我娱乐来排遣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妾独寂寞坐空闺,叹息不觉泪如线”直抒胸臆,女子独自坐在空荡荡的闺房中,不禁发出长长的叹息,泪水如细线般滑落,生动地刻画了她内心的痛苦与哀愁。
“趾离作引如相通,思君冀向梦中见”结尾处,女子想象着通过某种方式与丈夫心灵相通,希望能在梦中见到他,表达了她对相聚的渴望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深刻地表现了独守空闺的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孤独寂寞,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吾乡诗学略可考,午亭而后传人少。
先生继起张吾军,笔力居然追杜老。
力可扛鼎气纵横,笔能屈铁心和平。
有时忽作变征调,小夫咋舌迂儒惊。
我昔未见先生集,吉光片羽已珍袭。
澶渊刺史今谪仙,坐上往往罗群贤。
先生有子抱集至,读罢击节声相连。
我爱谈诗究诗旨,眼中颇亦轻余子。
先生五字实长城,不专古体专今体。
吾乡诗坛谁主持,前贤后贤空相思。
先生未见午亭面,我亦仅读先生诗。
人生遇合何相左,一代传人岂琐琐。
作歌欲遣先生知,转恨先生不见我。
小人行龌龊,不肯自洗湔。
失足非所惜,且愿人同颠。
君子慎其趋,耻与相周旋。
子侨与诡随,夜踰邻人垣。
邻人恶其扰,坎涂置溷焉。
子侨既先堕,诡随亦被牵。
涉虚方踵至,冒冒而来前。
子侨戒诡随,掩口使勿言。
伹免无相咥,友朋亦可捐。
中心最叵测,子侨真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