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题半偈学维摩,榻对蕉阴胜碧萝。
已办焚香耽寂坐,无烦载酒问奇过。
啼残好鸟春忘却,落尽灵花夜若何。
为讶右丞传妙句,祇缘诗思入禅多。
斋题半偈学维摩,榻对蕉阴胜碧萝。
已办焚香耽寂坐,无烦载酒问奇过。
啼残好鸟春忘却,落尽灵花夜若何。
为讶右丞传妙句,祇缘诗思入禅多。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名为《王百谷示余半偈斋诗因答》。诗中描绘了斋中环境的清幽与静谧,以及诗人对于禅意与诗思融合的独特感悟。
首联“斋题半偈学维摩,榻对蕉阴胜碧萝”,以“半偈”和“维摩”点出斋室的禅意氛围,榻前的蕉阴比之碧萝更为清幽,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感。
颔联“已办焚香耽寂坐,无烦载酒问奇过”,进一步描述了斋中生活的状态,焚香助人静心,耽于寂坐,无需借酒浇愁,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颈联“啼残好鸟春忘却,落尽灵花夜若何”,通过鸟鸣与花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时间流逝、季节更迭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深沉思考。
尾联“为讶右丞传妙句,祇缘诗思入禅多”,以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号右丞)的诗句为引,表达了诗人对禅与诗之间微妙关系的领悟,认为正是由于诗思融入了禅意,才使得诗歌达到了妙不可言的高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斋室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禅宗思想的接纳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