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寻遗事问神仙,坐石垂纶不记年。
水鸟自来云自去,月和蟾影几回圆。
来寻遗事问神仙,坐石垂纶不记年。
水鸟自来云自去,月和蟾影几回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超然的山水画卷。诗人以“来寻遗事问神仙”开篇,既表达了对古代仙人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自己在自然中寻求灵感与智慧的旅程。接着,“坐石垂纶不记年”一句,生动地刻画出一位隐士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他静坐于岩石之上,手持钓竿,仿佛时间在他这里失去了意义,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水鸟自来云自去”,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水面上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天上的白云悠然自得地飘荡,两者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态与静态结合的画面。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月和蟾影几回圆”则将时间的概念引入,通过月亮与蟾蜍的轮回变化,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循环,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与流转。这一句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哲学深度,也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产生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诗意的自然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宇宙自然深刻哲理的感悟。
角寂钟沈,清梦到、罗浮翠麓。
种玉园中同醉处,暗香犹扑。
月落参横增怅望,天寒日暮悲幽独。
讶陇头、不寄一枝来,萦心曲。茅屋稳,辞金屋。
藜烛焰,羞银烛。叹出尘风韵,背时妆束。
争羡东邻姬傅粉,岂知空谷人如玉。
问扬州、何逊有新诗,谁堪续。
送君南浦。繫马垂杨树。
攀折赠行,忍听道、一声别去。
愁眉泪眼,一步一回头,团山路。高桥渡。
总是销魄处。清风明月,好景成虚度。
重会在何时,算只有、梦中相遇。
衾寒枕冷,和梦也难成,思千缕,愁无数。
乱似风中絮。
杯残人起,便骊歌纷唱,晨征肃肃。
一别参差真似雨,那得云龙相逐。
才子吴融,隐人朱放,各拥孤帆宿。
金蕉南下,又螺青似新沐。
关吏伐鼓通晨,几朝沿溯,却过支硎麓。
寄语章华词赋客,爱尔人文皆玉。
鹤市烟寒,鸡陂露冷,何处张融屋。
白云南雁,怀人漫咏兰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