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兴四首·其四》
《感兴四首·其四》全文
唐 / 李群玉   形式: 古风

朔雁衔边秋,寒声落燕代。

先惊愁人耳,颜发潜消改。

凝云蔽洛浦,梦寐劳光彩。

天边无书来,相思泪成海。

(0)
翻译
北雁带着秋天的气息飞过边疆,寒冷的声音回荡在燕代之地。
这声音首先惊动了忧愁的人,连容颜和头发都悄悄地改变了。
浓云笼罩着洛水之滨,梦境中也因思念而疲惫,光彩不再。
遥远的天边没有书信寄来,相思之情化作滔滔泪水的海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边塞的萧瑟景象和内心的孤独与相思之情。开篇"朔雁衔边秋,寒声落燕代"两句,以大雁的归来和寒鸦的叫声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边疆的冷清气氛。"先惊愁人耳,颜发潜消改"写出了这种环境下人们心中的忧虑,以及由此带来的身体上的变化,如头发悄然变白。

接着"凝云蔽洛浦,梦寐劳光彩"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感受。云雾笼罩着河流,夜晚难以入睡,即便入睡也是无所适从的忙乱,这些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烦躁。

最后"天边无书来,相思泪成海"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由于信息隔绝而无法得知彼此消息所积累下的哀愁之情。泪水如同大海一般,形象地描绘了相思之情的深重与汹涌。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摹和内心情感的真实抒发,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游子离家的孤独感。

作者介绍
李群玉

李群玉
朝代:唐   字:文山   籍贯:唐代澧州   生辰:808~862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
猜你喜欢

踏莎美人.冬日喜接毕素溪夫人札,填此寄怀

灯吐红英,雀喧碧树。瑶华远赠加餐语。

心随江水向东流。记得桂花香里、棹扁舟。

桐槛煎茶,风帘咏絮。生无仙骨留难住。

别来消瘦不关秋。怎奈诗囊难贮、几多愁。

(0)

百字令.贺悔堂弟得子,即用远春韵

灯花红穗,早双鱼喜报,新添犹子。

此际闲愁都扫尽,笑对浣花笺纸。

兰秀阶前,珠擎掌上,顿慰平生志。

筵陈汤饼,为招词客齐至。

却喜聪慧无灾,琼枝渐长,貌更佳于姊。

黾勉青箱仔旧业,定许光荣闾里。

旗角悬铃,云端化凤,嘉兆依稀似。

真成英物,小名应唤温字。

(0)

行香子.寒食雨窗约远春弟同作

雾敛芳汀。香冷云屏。奈韶华、又过清明。

卖饧声里,打叠闲情。算几番风,几番雨,几番晴。

绿酒频倾。丽句催成。话游踪、合到西泠。

小红桥外,水碧烟横。正杏花娇,桃花媚,柳花轻。

(0)

苏幕遮.踏歌声

按鸾笙,催羯鼓。片片梁尘,散作霓裳谱。

毕竟清音何处度。满院杨花,寻遍春归路。

听筝堂,飞雪舞。嚼羽含商,愿也何曾误。

只怕步虚留不住。一雨三声,吹上群仙府。

(0)

鹊桥仙.七夕雨霁

片云乍捲,暮烟消尽,隐约鹊桥望里。

年年织室此时开,羡风浪、银河不起。

殿前蜜誓,楼头乞巧,那有闲情管理。

只将别恨与离愁,都分付、词人赋拟。

(0)

浪淘沙.集古送张湘兰之湖南

华屋艳神仙。冶态娇妍。纤腰婉约步金莲。

多事春风入闺闼,独立花前。遥指夕阳边。

嫩草如烟。离人独上洞庭船。

一去哪知行近远,目断遥天。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