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不得天魔得,玄之又玄外道玄。
抛却父娘村草里,认他黄叶作金钱。
百丈竿头快撒手,不须观后复观前。
得之不得天魔得,玄之又玄外道玄。
抛却父娘村草里,认他黄叶作金钱。
百丈竿头快撒手,不须观后复观前。
这首诗以禅宗的口吻,探讨了对事物认知与追求的深刻哲理。首句“得之不得天魔得,玄之又玄外道玄”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在追求真理或某种境界时,往往会被外界的诱惑(天魔)所迷惑,而真正的玄妙之处,对于外道而言,同样是难以触及的。这里的“玄”字,既指深奥难解的真理,也暗含着超越表象、直击本质的意味。
接着,“抛却父娘村草里,认他黄叶作金钱”这一句,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在世俗生活中,人们往往被物质财富(金钱)所吸引,而忽视了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将“黄叶”比作“金钱”,强调了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容易失去更为宝贵的精神价值和内在的自我觉醒。
最后,“百丈竿头快撒手,不须观后复观前”则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指引,即在修行或追求的过程中,应当果断放下过去的执着和束缚,不再回头瞻前顾后,而是要勇往直前,达到更高的境界。这里“百丈竿头”象征着修行的高难度和深远目标,而“快撒手”则是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挑战,不畏艰难,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在人生道路上如何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真实和精神的自由,体现了禅宗思想中关于“悟道”、“放下”和“超越”的核心理念。
华颠倾盖便忘年,信有乌衣不乏贤。
膝上中郎名誉早,湖南司马岁时迁。
去天尺五非无地,击水三千竟莫前。
唇齿五车真底用,人琴冥漠付重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