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风雅未萧条,汝复悲歌起泖桥。
垂老尚为蛮府客,思乡应作越人谣。
羚羊探罢嘉鱼穴,华表书残锦石标。
莫更崧台秋色里,愁从古木问前朝。
云间风雅未萧条,汝复悲歌起泖桥。
垂老尚为蛮府客,思乡应作越人谣。
羚羊探罢嘉鱼穴,华表书残锦石标。
莫更崧台秋色里,愁从古木问前朝。
这首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寄答华亭朱君》。诗中描绘了云间风雅未衰的景象,以及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思念之情。
首联“云间风雅未萧条,汝复悲歌起泖桥。”开篇即以“云间”二字,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着点明友人朱君在泖桥上悲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情感的共鸣与理解。
颔联“垂老尚为蛮府客,思乡应作越人谣。”描述了诗人自己虽已年迈,仍漂泊在外,远离故乡,心中满是思乡之情,只能通过吟唱越地的民谣来寄托这份情感。
颈联“羚羊探罢嘉鱼穴,华表书残锦石标。”运用自然界的生动形象,羚羊探寻鱼穴,华表上的石碑留下岁月的痕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尾联“莫更崧台秋色里,愁从古木问前朝。”诗人提醒友人在秋色中的崧台,不要让愁绪弥漫,而是要像古木一样,静观历史的变迁,从中寻找慰藉与启示。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故乡、对历史的独特感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人文情怀。
筱丛活得樵夫麦,宋室江山无半壁。
数遍鼍更血泪红,飘零又挂瓯江席。
一拳孤屿将沈陆,正气扶天鳌气伏。
洪涛百折走厓山,中有包胥万声哭。
当年丞相起义师,将倾之厦谁能支。
千艘碇海挽无力,中川落日俱含悲。
德祐二年炎祚否,孤臣心事可知矣。
玉带空磨盾鼻烟,黄冠肯照钱塘水。
空同何处攀龙翼,一痛江心颓竹石。
断碑七字贯星芒,蜃雾蛟涎不敢蚀。
空山依约来朱鸟,云叠春江愁满抱。
宿莽如抽祖逖鞭,断矶莫认田横岛。
我来肃拜瞻公像,社屋牲牢问无恙。
只有松枝溜两乔,孤撑犹似冬青样。
卸却蒲帆剪剪风,欲招辽鹤吊孤忠。
游人漫蜡登临屐,齿发山阿草最红。
《江中孤屿谒文信国公祠》【清·张若采】筱丛活得樵夫麦,宋室江山无半壁。数遍鼍更血泪红,飘零又挂瓯江席。一拳孤屿将沈陆,正气扶天鳌气伏。洪涛百折走厓山,中有包胥万声哭。当年丞相起义师,将倾之厦谁能支。千艘碇海挽无力,中川落日俱含悲。德祐二年炎祚否,孤臣心事可知矣。玉带空磨盾鼻烟,黄冠肯照钱塘水。空同何处攀龙翼,一痛江心颓竹石。断碑七字贯星芒,蜃雾蛟涎不敢蚀。空山依约来朱鸟,云叠春江愁满抱。宿莽如抽祖逖鞭,断矶莫认田横岛。我来肃拜瞻公像,社屋牲牢问无恙。只有松枝溜两乔,孤撑犹似冬青样。卸却蒲帆剪剪风,欲招辽鹤吊孤忠。游人漫蜡登临屐,齿发山阿草最红。
https://shici.929r.com/shici/8hEeEITta.html
昨夜东风生绮陌,朝来采燕簪轻帻。
人间可乐又逢春,日下还怜未归客。
青旗繁会阗燕郊,黄罗蹀躞翻云翘。
夕阳鞍马忽四散,寒镫相对风萧萧。
忆昔杨盘会食时,堂中白玉传青丝。
三年两地萦梦寐,一尊千里同愁思。
折梅远寄何人将,仰天但见群鸿翔。
人生安得如汝乐,飞鸣到处皆成行。
毒雾晓弥漫,腾腾气蒸釜。
烟云复与会,有日不教吐。
层叠涌不穷,自朝直至午。
见地不见天,马上首恒俯。
初疑衣裳冷,著手湿如雨。
渐觉头冬烘,涔涔类中蛊。
幸皆饱餐来,不然入肺腑。
人生未阅历,但乐那知苦。
颇忆江南天,薄雾亦常睹。
一叶摇轻舟,空濛指远浦。
最好梦回时,咿哑数声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