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岂必胜茅斋,误得虚名与谤偕。
法吏淬磨真出角,先生度量莫窥涯。
谤书堪丑毋庸辨,闷赋虽工未易排。
已设葛幮安菊枕,投床不觉到无怀。
玉堂岂必胜茅斋,误得虚名与谤偕。
法吏淬磨真出角,先生度量莫窥涯。
谤书堪丑毋庸辨,闷赋虽工未易排。
已设葛幮安菊枕,投床不觉到无怀。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用强甫蒙仲韵十首(其七)》。诗中通过对比“玉堂”与“茅斋”的不同,以示作者对于虚名与谤议的态度,以及对于学问和修养的看法。
“玉堂岂必胜茅斋,误得虚名与谤偕。”这里的“玉堂”象征着华丽的建筑,而“茅斋”则代表了简陋的居所。作者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那些没有实质内容却被过度吹捧的人或事物的批评,同时也反映出社会上对名誉和真才的不同评价。
“法吏淬磨真出角,先生度量莫窥涯。”这一句则是说真正的学问和才能是在不断的研磨和实践中逐渐显现出来的,而不是可以轻易被人察觉或衡量的。这里的“法吏”指的是古代通过考核选拔官员的制度,暗喻作者对于学问的严谨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谤书堪丑毋庸辨,闷赋虽工未易排。”则表达了面对诽谤和不实之词,尽管自己有才华,但也难以完全洗清或摆脱。这里的“谤书”指的是那些充满诽谤与非议的文字,而“闷赋”则是指即便作品写得很好,也很难改变人们的看法。
最后两句,“已设葛幮安菊枕,投床不觉到无怀。”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外界的诽谤和困扰时,选择内心的平静与淡然。这里的“葛幮”是一种用葛藤制成的枕头,“菊枕”则代表着一种简单而清高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喻和象征等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学问、名誉和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剪霜蕤,拖绵绶,丛竹作清哢。
俊影分明,飞处绿阴动。
怪它年少羊欣,翩翩裙褶,好风韵、一时名重。
坐香宋。怜卿一色冰翎,多应玉鸾种。
度叶穿枝,凉透雪衣梦。
有人粉絮奁边,素馨花外,约今夜、沈郎骑凤。
京江流水清如玉,杨柳千条万条绿。
画舫劳劳送客亭,勾吴人去官巴蜀。
巴蜀东南僰道开,夷牢山下居民屋。
诸葛城悬断栈边,李冰路凿颠崖腹。
不知置郡始何年,即叙西戎启荒服。
吾祖先朝事孝宗,清郎远作蛮方牧。
家世流传饯别图,知交姓字摩挲读。
先达乡邦重文沈,太仆丝萝共华省。
徵仲当时尚少年,后来词翰臻能品。
师承父执石田翁,婉致姻亲书画请。
相城高卧洒云烟,话到相知因笑肯。
太守严程五马装,山人尺素双江景。
草色官桥从骑行,花时祖帐离尊饮。
碧树遥遥别袂情,青山叠叠征帆影。
首简能书枝指生,挥毫定值残酲醒。
狂草平生见尽多,爱看楷法藏锋紧。
徵仲关心画后题,石田句把前贤引。
杜老曾游擘荔支,涪翁有味尝苦笋。
此地居然风土佳,丈人仕宦堪高枕。
呜呼孝宗之世真成康,相逢骨肉游羲皇。
瞿塘剑阁失险阻,出门万里皆康庄。
虽为边郡二千石,经过黑水临青羌。
氂牛徼外无传堠,铁锁江头弗置防。
去国岂愁亲故远,还家讵使鬓毛苍。
吾吴儒雅倾当代,石田既没风流在。
待诏声华晚更遒,枝山放达长无害。
岁月悠悠习俗非,江乡礼数归时态。
纵有丹青老辈存,故家兴会知难再。
京口千帆估客船,金焦依旧青如黛。
巫峡巫山惨憺风,此州迢递浮云碍。
正使何人送别离,登高肠断乌蛮塞。
衰白嗟余老秘书,先人名德从头载。
废楮残缣发浩歌,一天诗思江山外。
《京江送远图歌》【明·吴伟业】京江流水清如玉,杨柳千条万条绿。画舫劳劳送客亭,勾吴人去官巴蜀。巴蜀东南僰道开,夷牢山下居民屋。诸葛城悬断栈边,李冰路凿颠崖腹。不知置郡始何年,即叙西戎启荒服。吾祖先朝事孝宗,清郎远作蛮方牧。家世流传饯别图,知交姓字摩挲读。先达乡邦重文沈,太仆丝萝共华省。徵仲当时尚少年,后来词翰臻能品。师承父执石田翁,婉致姻亲书画请。相城高卧洒云烟,话到相知因笑肯。太守严程五马装,山人尺素双江景。草色官桥从骑行,花时祖帐离尊饮。碧树遥遥别袂情,青山叠叠征帆影。首简能书枝指生,挥毫定值残酲醒。狂草平生见尽多,爱看楷法藏锋紧。徵仲关心画后题,石田句把前贤引。杜老曾游擘荔支,涪翁有味尝苦笋。此地居然风土佳,丈人仕宦堪高枕。呜呼孝宗之世真成康,相逢骨肉游羲皇。瞿塘剑阁失险阻,出门万里皆康庄。虽为边郡二千石,经过黑水临青羌。氂牛徼外无传堠,铁锁江头弗置防。去国岂愁亲故远,还家讵使鬓毛苍。吾吴儒雅倾当代,石田既没风流在。待诏声华晚更遒,枝山放达长无害。岁月悠悠习俗非,江乡礼数归时态。纵有丹青老辈存,故家兴会知难再。京口千帆估客船,金焦依旧青如黛。巫峡巫山惨憺风,此州迢递浮云碍。正使何人送别离,登高肠断乌蛮塞。衰白嗟余老秘书,先人名德从头载。废楮残缣发浩歌,一天诗思江山外。
https://shici.929r.com/shici/ALvuqvr.html
一壶之酒三四客,阁暖炉红窗月白。
围炉把酒且饮之,须臾相顾皆春色。
酒亦何美意何长,人生百年内,嘉会不可常,且乐今夕同徜徉。
飞霜落尽衡阳树,哀鸿叫下潇湘浦。
潇湘浦,九疑云隔苍梧路。
帝子香魂招不来,空馀竹上啼痕处。
放歌一曲壮心悲,天涯漂泊我何为。
明当径度禾川水,却望庐陵山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