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农时踏翠烟,睡龙惊起雨公田。
官程便作乘闲看,不用扁舟学计然。
恰好农时踏翠烟,睡龙惊起雨公田。
官程便作乘闲看,不用扁舟学计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郑清之在春耕时节,恰好有空闲时间去农田考察的情景。"恰好农时踏翠烟",通过"恰好"和"踏翠烟",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田野的生机盎然和诗人轻快的步伐。"睡龙惊起雨公田",运用比喻,将春雨比作唤醒沉睡的龙,生动描绘了雨水滋润农田的场景,富有动态感。
"官程便作乘闲看",诗人将公务行程融入到这田园风光中,表现出他的轻松心态和对农业的关心。"不用扁舟学计然",引用古代经济学家范蠡的典故,表示诗人并不拘泥于繁琐的计算,而是以一种更为自然的态度欣赏和处理政务,体现了他的豁达与智慧。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既表现了诗人对农事的关注,也流露出其超脱世俗的闲适情怀。
织锦置新机,当窗取石支。
今日织一丝,明日织一丝。
离居日閒閒,何为织迟迟。
良人隶材官,贾勇能搴旗。
微功上幕府,拜爵及春时。
春时好衣锦,此锦正相宜。
金紫色照耀,麒麟光陆离。
看君身上服,称妾心中期。
看一角高楼红晕。望断遥天,画栏偷凭。
柳外长虹,艳魂早已化秋冷。落花三径。
吹不去春风影。万古此茫茫,算多少英华消尽。
重认。已孤村不见,只见远山明净。
几番雨过,又小小新蟾相映。
最愁是、一纤匆匆,共荒渡、片帆刚趁。
正鸦背归来,馀恨人间犹剩。
横塘度单舸,五湖净如缟。
山障疑无路,花曲潜通岛。
主人垫角巾,有类郭有道。
檐间下尘榻,盘中剥新枣。
夕照去庭柯,片月流青昊。
千仞览德辉,昭回振远抱。
尊酒不及乱,玄言自论讨。
道以沉寂超,人与烟霞老。
置我丘壑间,宛然似舅好。
芍药恣欢谑,桃李竞光华。
吾本葵藿士,弃之等尘沙。
负郭开三径,言树桑与麻。
兼之艺蔬韭,春雨生萌芽。
接竹引寒泉,薙草驱鸣蛙。
绕畦白水流,傍屋青山斜。
浊酒聊自慰,劳力何须嗟。
终作灌园人,且卖故侯瓜。
惜分飞、燕支塞远,十年征戍凄绝。
乌丝累幅盘中寄,锦字织来难灭。生死别。
问底事、天公铸错人间铁。芳心百结。
便放得金鸡,重圆破镜,对影恐华发。
枫亭路,流水声声似咽。吟魂何处飞越。
春莺多事频饶舌,惊散梦中胡蝶。千百折。
算此恨、逢人怎便分明说。书藏莫泄。
有无限愁衷,银笺渍透,字与泪成血。
重门半掩清秋节,孤帆角声催去。
金鸭香微,银屏梦短,一种伤离情绪。芦汀烟渚。
记衰柳残杨,长亭初暮。
漫倚高楼,乱云遮断去时路。依然秋色如许。
更归鸦几点,飞绕疏树。
千里关山,旧时明月,今夜照人何处。凭栏无语。
怕雁逐书沉,又更霜露。立遍空阶,影寒银汉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