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年中一老伶,孤坟三尺旧题名。
沉香亭畔曾供奉,太液池边得从行。
蜀道马騑尘衮衮,梨园人散草盈盈。
置君夜雨淋铃曲,三迭阳关自有情。
天宝年中一老伶,孤坟三尺旧题名。
沉香亭畔曾供奉,太液池边得从行。
蜀道马騑尘衮衮,梨园人散草盈盈。
置君夜雨淋铃曲,三迭阳关自有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天宝年间供奉于宫廷的老伶人,其生前荣光与身后凄凉形成鲜明对比。首句“天宝年中一老伶”点出人物身份及所处时代背景,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这一时期宫廷艺术达到鼎盛,老伶人的存在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的繁荣。
“孤坟三尺旧题名”一句,通过描述老伶人去世后仅有的三尺孤坟,以及坟上曾经留下的名字,表达了对这位艺术家晚年孤独与身后寂寥的感慨。老伶人在生时曾供奉于沉香亭畔和太液池边,这两处都是唐代皇家园林中的重要景点,象征着其曾享受过的尊贵与荣耀。
“蜀道马騑尘衮衮,梨园人散草盈盈”两句,通过对比蜀道上的车马尘土与梨园(唐代宫廷音乐舞蹈机构)中人去楼空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老伶人从繁华到衰败的命运变迁。蜀道的繁忙与梨园的荒芜形成强烈反差,暗示了时代的更迭与人生的无常。
最后,“置君夜雨淋铃曲,三迭阳关自有情”两句,以老伶人在夜雨中传唱《淋铃曲》和《阳关三叠》为例,表达了对老伶人艺术生命的怀念与敬意。《淋铃曲》和《阳关三叠》都是古代著名的送别歌曲,此处借以表达对老伶人虽已离世,但其艺术作品仍能触动人心,传递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伶人生前后的对比描写,展现了其艺术生涯的辉煌与落寞,以及其作品在后人心中的永恒价值,体现了对艺术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李花十叶迎风僵,棋师索饭中书堂。
八关十六子谁氏,奔走朝士如驱羊。
河东才地本天赋,锐意功名偶涂附。
醉客未醒东方明,独惜清流非党锢。
罗池跌宕从粗官,蜑风瘴雨天漫漫。
衡湘南畔解文学,厥功不让潮州韩。
生不逢辰死威福,鹅山青青江水绿。
年年鸡卜舞山氓,听彻迎神送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