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角两三枝,霜天陇上儿。
望乡相并立,向月一时吹。
战马头皆举,征人手尽垂。
呜呜三奏罢,城上展旌旗。
边角两三枝,霜天陇上儿。
望乡相并立,向月一时吹。
战马头皆举,征人手尽垂。
呜呜三奏罢,城上展旌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夜的景象,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边塞将士的孤独与寂寞,以及战争带来的荒凉。诗人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将边塞军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刻画得淋漓尽致。
首句“边角两三枝,霜天陇上儿”,设定了边塞的秋夜景色,霜天、陇上构成了一种凛冷与荒凉的氛围。"边角两三枝"可能指的是几株孤零零的树木,它们在边塞的风中摇曳,显得尤为孤独。
接下来的“望乡相并立,向月一时吹”表现了将士对于家乡的无限思念。他们站在边塞之上,仰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同时也许是对着那边风吹过来的声音,心中充满了对故土的怀念。
“战马头皆举,征人手尽垂”一句,则描绘了一场战斗即将到来或刚刚结束后的景象。战马抬头嘶鸣,征人的双手无力地下垂,反映出战争的紧张和士兵们的疲惫。
“呜呜三奏罢,城上展旌旗”则是对战斗结束后的一种场景描写。"呜呜三奏罢"可能是指战后的号角声已经停止,而“城上展旌旗”则是在宣告胜利或警示敌人。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刻画,传达了战争的残酷和人的孤独,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切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