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得边城角》
《赋得边城角》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边角两三枝,霜天陇上儿。

望乡相并立,向月一时吹。

战马头皆举,征人手尽垂。

呜呜三奏罢,城上展旌旗。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biānchéngjiǎo
táng / bái

biānjiǎoliǎngsānzhīshuāngtiānlǒngshàngér

wàngxiāngxiāngbìngxiàngyuèshíchuī

zhàntóujiēzhēngrénshǒujìnchuí

sānzòuchéngshàngzhǎnjīng

注释
边角:边疆的角落。
两三枝:形容数量稀少。
陇上:陇地,指古代陇西地区,即今甘肃一带。
儿:这里指花儿,象征生命力。
望乡:眺望故乡。
相并立:并排站立。
向月:对着月亮。
一时吹:同一时间吹奏。
战马头皆举:战马都扬起头,形容准备战斗的姿态。
征人:出征的士兵。
手尽垂:手都低垂,表示哀愁或敬礼。
呜呜:模拟笛声的拟声词。
三奏罢:吹了三次。
城上:城墙之上。
展旌旗:展开旗帜,通常指开战或阅兵的信号。
翻译
在寒冷的秋霜中,陇上的边陲只有两三枝花儿挺立。
望着故乡的方向,人们并肩站立,对着月亮一起吹响思乡的笛声。
战马昂首嘶鸣,出征的士兵们手都低垂着,心中满是离愁。
笛声呜咽地演奏了三次,城楼上便展开了旌旗,战斗即将开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夜的景象,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边塞将士的孤独与寂寞,以及战争带来的荒凉。诗人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将边塞军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刻画得淋漓尽致。

首句“边角两三枝,霜天陇上儿”,设定了边塞的秋夜景色,霜天、陇上构成了一种凛冷与荒凉的氛围。"边角两三枝"可能指的是几株孤零零的树木,它们在边塞的风中摇曳,显得尤为孤独。

接下来的“望乡相并立,向月一时吹”表现了将士对于家乡的无限思念。他们站在边塞之上,仰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同时也许是对着那边风吹过来的声音,心中充满了对故土的怀念。

“战马头皆举,征人手尽垂”一句,则描绘了一场战斗即将到来或刚刚结束后的景象。战马抬头嘶鸣,征人的双手无力地下垂,反映出战争的紧张和士兵们的疲惫。

“呜呜三奏罢,城上展旌旗”则是对战斗结束后的一种场景描写。"呜呜三奏罢"可能是指战后的号角声已经停止,而“城上展旌旗”则是在宣告胜利或警示敌人。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刻画,传达了战争的残酷和人的孤独,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切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梅花·其三

老梅手植几何年,一见风标姑射仙。

特地留为滕六伴,笑他大欠曲生缘。

孤高直是难谐俗,开落从渠莫问天。

座上诸公醒亦醉,对花起舞藉花眠。

(0)

和沈秀才·其一

年来有客从黄石,老去何心望紫泥。

世事违人常八九,生涯随力任东西。

(0)

和陶渊明饮酒诗·其四

今我思故里,身不能奋飞。

登高眺山川,孰知予心悲。

却思大化中,万类本无依。

何者为我庐,是处皆可归。

幽忧不自释,齿发日变衰。

不如倾兹酒,杯行无固违。

(0)

六诏漫随丹凤急,一溪聊与白云闲。

(0)

浪淘沙令·其一

雁塞说并门。郡枕西汾。山形高下远相吞。

古寺楼台依碧嶂,烟景遥分。晋庙锁溪云。

箫鼓仍存。牛羊斜日自归村。

惟有故城禾黍地,前事消魂。

(0)

十三日出赵园观花

水际开花千万窠,初莺时逐丽人歌。

欲知太守行春乐,只向东城得最多。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