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图无逸换,锦坊兴废变初终。
咸阳父老能言语,不在金函谏疏中。
山水有图无逸换,锦坊兴废变初终。
咸阳父老能言语,不在金函谏疏中。
此诗《开元天宝杂咏·金函》由宋代诗人萧立之创作,通过描绘山水变迁与历史更迭,寓含深沉的历史感慨与对时局的隐忧。
首句“山水有图无逸换”,以山水为喻,暗示自然景观虽经岁月更迭,但其本质并未改变,暗含对人事变迁的思考。山水如画,却在“无逸换”中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次句“锦坊兴废变初终”,将目光转向人类活动的痕迹——锦坊,它们的兴盛与衰败见证了历史的起落。从“变初终”三字中,可见诗人对历史循环往复、兴衰交替的深刻理解。
“咸阳父老能言语”,将视角拉至历史的特定地点——咸阳,这里的“父老”代表了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的话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生活智慧。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历史场景,也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历史经验的重视。
最后一句“不在金函谏疏中”,则以反问的形式,指出真正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往往不体现在官方记录或谏言之中,而是隐藏于民间的口述传统和日常生活中。这不仅是对历史记载的一种反思,也是对民间智慧和真实历史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山水、锦坊、咸阳父老和金函谏疏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独特洞察,以及对现实与历史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蕴含的哲理意味深远,引人深思。
青山恨万叠。蹙损双弯眉上叶。愁似蚕丝寸结。
更怕听乱蛩,空阶啼月。香消臂雪。
剩绀纱和泪留箧。伤心处,挑灯不语,忍把旧情说。
凄绝。凤箫声咽。叹地下芳魂易灭。相思无限怅别。
尽抛却湘奁,玉环瑶玦。素娥明镜缺。
早唱到霓裳断阕。从今便,梦中相见,瘦影化秋蝶。
恨霜飞榆塞,月冷枫江,万里凄清。
无限凭高意,便数声长笛,难写深情。
望极云罗缥渺,孤影几回惊。
见龙虎台荒,凤凰楼迥,还感飘零。梳翎。
自来去,叹市朝易改,风雨多经。
天远无消息,问谁裁尺帛,寄与青冥。
遥想横汾箫鼓,兰菊尚芳馨。
又日落天寒,平沙列幕边马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