戡定兵戈古所难,盛名何啻重于山。
收身矢石征诛外,放意林泉杳霭间。
曾是神龙犹解蛰,岂惟飞鸟会知还。
上方当宁思元老,正恐询谋未许闲。
戡定兵戈古所难,盛名何啻重于山。
收身矢石征诛外,放意林泉杳霭间。
曾是神龙犹解蛰,岂惟飞鸟会知还。
上方当宁思元老,正恐询谋未许闲。
这首诗描绘了吕忠穆公在退老堂的生活与心境,展现了他从战场到山林的转变,以及对国家的深沉关怀。
首句“戡定兵戈古所难”,开篇即点明吕忠穆公曾经历的战争之艰难,显示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国家的贡献。接着,“盛名何啻重于山”一句,赞美他的名声之高,如同高山一般不可估量,强调了他的影响力和地位。
“收身矢石征诛外,放意林泉杳霭间”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吕忠穆公从战场退隐后的生活状态。他远离了刀光剑影的战场,选择在山林之间悠然自得,享受宁静与自然之美。这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智慧选择,也暗示了他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曾是神龙犹解蛰,岂惟飞鸟会知还”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吕忠穆公比作蛰伏的神龙,即使在退隐之时,其内心的智慧与力量依然存在,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由与回归的渴望,不仅仅是飞鸟能够理解的。
最后,“上方当宁思元老,正恐询谋未许闲”两句,揭示了吕忠穆公虽已退老,但国家仍在关注他,期待他能继续贡献智慧与经验。这既是对吕忠穆公过去功绩的认可,也是对他未来可能作用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吕忠穆公从戎马生涯到退隐山林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国家的深情厚谊,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一住仙祠绝世尘,庭前种玉已嶙峋。
朝昏龙虎常听法,左右琼瑶自逼人。
翠凤有时翻瑞影,银蟾通夕堕清津。
黄金络马何年醉,得去同游几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