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失和只增伤,往复吟成鬓渐霜。
历览死生元可了,岂知人世未能忘。
荒畦野竹新添笋,落日僧寮已爇香。
平日寻常经眼事,今朝惟有断人肠。
鹤鸣失和只增伤,往复吟成鬓渐霜。
历览死生元可了,岂知人世未能忘。
荒畦野竹新添笋,落日僧寮已爇香。
平日寻常经眼事,今朝惟有断人肠。
这首诗作于清末近现代初期,由黄节所撰。黄节是中国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文学家,擅长诗词,其作品常带有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
首先,从“鹤鸣失和只增伤”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对现实的不满。鹤鸣本应是和谐之音,而失去了和声,反而增添了伤感,这里象征着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失望与哀伤。
“往复吟成鬓渐霜”则透露出诗人的沧桑岁月,鬓发渐白,吟诵之声如同往事重温,显示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个人生命旅途的深刻感慨。
“历览死生元可了,岂知人世未能忘”表达了诗人面对生与死的思考,以及他对人生的无常有着深刻的领悟。尽管经历了许多,但人间的情感和记忆是无法磨灭的。
“荒畦野竹新添笋,落日僧寮已爇香”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有些许凄凉的景象。荒废的田地中野竹生长,僧寺中的香火在黄昏时分燃烧,这些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平和的心境。
“平日寻常经眼事,今朝惟有断人肠”则是诗人的个人情感表达。平日里司空见惯的景象,在今天却只留下了深切的情愫,这里的“断人肠”形容的是内心的极度悲痛,如同肠断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的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个人命运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了对过往美好的怀念,对当前苦难的感慨,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金昊行秋,季商回律,天气佳处。
瑞应皇家,祥开圣旦,宝历绵基祚。
瑶池人祝,钧天乐奏,湛露宴均寰宇,万花覆、千官尽醉,盛事顿超今古。
中兴天统,四三传序,揖逊自归明主。
黄屋非心,萝图有永,还付当今主。
希夷高蹈,寿康长保,五世祖孙欢聚。
尊之至,千秋令节,万年圣父。
秋满衡皋,淡云笼月,晚来风劲。
一抹残霞,数声过雁,远是黄昏近。
凭高临远,倚楼凝睇,多少断愁幽兴。
听渔村、鸣榔隐隐,别浦暮烟收暝。
湘妃起舞,芳栏纫佩,约略乱峰云鬓。
景物悲凉,楚天澄淡,过尽归帆影。
斜阳低处,远山重叠,萧树乱鸦成阵。
空无言,栏干凭暖,闷怀似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