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清静本无形,有象何名圆满身?
假使化身千百亿,不能合一不全真。
法身清静本无形,有象何名圆满身?
假使化身千百亿,不能合一不全真。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探讨了佛学中的核心概念——法身与化身的关系。开篇“法身清静本无形”,首先点明法身的特质,即清净无相,无形无状,这是对佛性本质的深刻揭示。接着,“有象何名圆满身?”提出疑问,若要描述法身,似乎找不到合适的形象来命名一个圆满的身体,这里巧妙地表达了法身难以言说、超越常规理解的特性。
随后,“假使化身千百亿,不能合一不全真。”进一步阐述了法身与化身的关系。即使化身成千百亿个个体,每个个体都是完整的存在,但这些化身并不能完全代表或合而为一法身的本质。这句诗强调了法身与化身之间的区别,即法身是超越所有个体的存在,而化身则是法身在不同时空显现的不同形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法身与化身,深入探讨了佛学中关于本体与现象、普遍与特殊、统一与多样性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佛学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来问清漳病,烦置东武酒。
敬窥石窌君,爱始士衡母。
大论窥道奥,禅关恣深叩。
是非弃糠秕,直与造化友。
人游于一世,万事俱非偶。
养疾先息念,息念他何有。
此言乃良药,不在砭石后。
长日从公游,径醉须五斗。
客游南昌归,归我四瓦鼓。
浑完自甄冶,质朴排罂甒。
触之散遗声,往往中商羽。
声来殆天得,不用询有瞽。
野心爱不彻,取之置林宇。
竹梢奏清风,似喜佳物伍。
岸巾策筇杖,共尔蠲毒暑。
世浮见此拙,坐觉幽兴聚。
丹楹惜异时,蒉桴想淳古。
君年比予少,能亦珍此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