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塞多落榆,飞鸟避流镝。
黄云遮马头,行人但凄戚。
大将方解韬,急羽复驰檄。
嗟彼胯下儿,迈古诩麟绩。
秋塞多落榆,飞鸟避流镝。
黄云遮马头,行人但凄戚。
大将方解韬,急羽复驰檄。
嗟彼胯下儿,迈古诩麟绩。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秋天的景象,充满了战争的紧张与悲凉氛围。首句“秋塞多落榆,飞鸟避流镝”以“落榆”和“飞鸟避流镝”形象地展现了边塞战场的残酷,榆树落叶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同时也是战争的象征;而飞鸟躲避箭矢则暗示了战争的频繁与恐怖。
接着,“黄云遮马头,行人但凄戚”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凄凉与悲苦。黄色的云彩遮蔽了行人的视线,也遮蔽了他们的希望,他们只能在无尽的悲伤中前行。这里通过“黄云”、“马头”和“行人”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
“大将方解韬,急羽复驰檄”则揭示了战争的循环与持续。大将刚刚收起兵戈,准备休战,但消息如箭一般迅速传遍四方,战争再次被点燃。这句话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最后,“嗟彼胯下儿,迈古诩麟绩”是对那些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士兵的赞美。这里的“胯下儿”可能是指地位低微但勇敢的士兵,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超越了历史上的英雄,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些士兵的敬仰和对他们牺牲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塞战争的残酷与士兵们的英勇,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