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向无车马行,今朝破例有驺鸣。
锣声出树厖争吠,伞影穿林鸟乍惊。
未识长官环父老,不谙音语问先生。
日斜客去村民散,仍闭柴门对短檠。
山径向无车马行,今朝破例有驺鸣。
锣声出树厖争吠,伞影穿林鸟乍惊。
未识长官环父老,不谙音语问先生。
日斜客去村民散,仍闭柴门对短檠。
这首诗描绘了王蔼亭太守来访时的场景,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首联“山径向无车马行,今朝破例有驺鸣。”以对比手法开篇,山间小路平时少有人迹,今日却因太守来访而打破了宁静,驺鸣声响起,增添了节日般的热闹气氛。
颔联“锣声出树厖争吠,伞影穿林鸟乍惊。”通过声音与视觉的结合,生动描绘了太守到来的情景。锣声从树丛中传出,引起狗争先吠叫;太守的伞影穿过树林,惊起了栖息的鸟儿。这一联不仅展现了太守的威仪,也体现了自然界的反应,富有画面感。
颈联“未识长官环父老,不谙音语问先生。”写出了村民们对太守的陌生与好奇,他们围绕在太守周围,用不熟悉的语言询问着,表现出乡村淳朴的民风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尾联“日斜客去村民散,仍闭柴门对短檠。”描绘了日落时分,访客离去,村民逐渐散去的场景。太守独自一人,面对着简陋的油灯(短檠),既表现了太守的孤独,也暗示了其勤政为民的形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太守来访给山村带来的不同寻常的一天,以及村民们对这位外来官员的好奇与尊重。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捕捉,展现了清代乡村生活的风貌。
妻吟亘洞房,友叹祖道傍。
薄言树丝竹,比物盛圭璋。
蔼蔼金张彦,玉颜侔朝阳。
十年同锦被,锦被覆鸳鸯。
一朝飞上汉,化为参与商。
食言怨谖草,析薪悲远扬。
三命非五龙,多忧何能长。
纵得华阴术,休轻离别场。
尚父迈奇龄,留侯洵处子。
允矣帝王师,如彼丘园士。
缫丝知丝长,壁鲜会鲜旨。
监古别世资,灼然观彼美。
鸣凤瑞黄柯,犹龙敦孔拟。
操衡广国华,题舆正邦轨。
出谷金陵云,翻飞吴江汜。
雌守类木鸡,龙韬韫苍兕。
楚相傲皇坟,陈农富图史。
逸箧访遗亡,铜铭诫臧否。
杜口毗邪津,标玄齐一指。
览揆撰何辰,东壁昏中倚。
严霜竦灵木,朱蘤随风靡。
陵苕有隆替,况乃寒泉茝。
白日殁芦中,吹箫惊吴市。
哀多觉指繁,非君谁能理。
钟山嗽玙璠,三茅随杖屣。
餐玉仪松乔,徵噫佩园绮。
介眉非兕觥,薄言树葑菲。
肃肃雁南向,蟋蟀入户庭。
三五纵横陈,缺月向我明。
放情凌霄汉,心与归云征。
维桑何遥遥,尚闻蟪蛄声。
昔我同林鸟,雄飞入西京。
既饱上林实,安知我巢倾。
玉绳不可织,河鼓难为鸣。
寄言少年客,努力崇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