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临杨柳畔,亭在藕花间。
曲槛开三面,疏帘绕四阑。
青萍鱼在在,绿树鸟关关。
朋旧追欢赏,应无一日閒。
桥临杨柳畔,亭在藕花间。
曲槛开三面,疏帘绕四阑。
青萍鱼在在,绿树鸟关关。
朋旧追欢赏,应无一日閒。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生动的夏日荷塘景致。首句“桥临杨柳畔”,以桥为引,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杨柳依依的岸边,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接着“亭在藕花间”一句,点明了诗题中的“藕花亭”,将亭子巧妙地置于荷花之中,既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此处的幽静与雅致。
“曲槛开三面,疏帘绕四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藕花亭的布局和环境。曲曲折折的栏杆围绕着亭子的三个面,而四周则用稀疏的帘幕环绕,既保证了亭内的私密性,又让外界的美景得以窥见,形成了一种内外交融的和谐景象。
“青萍鱼在在,绿树鸟关关”则是对荷塘生态的细腻描绘。青色的水面上,鱼儿自在游弋;绿树之间,鸟儿欢快鸣叫。这两句不仅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也赋予了整个场景以生机与活力。
最后,“朋旧追欢赏,应无一日闲”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相聚、共享美景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生活的充实与满足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生活情趣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夏日荷塘的独特魅力。
北风吹山蕉叶黄,长亭野日寒荒荒。
驱车送子归故乡,人生此处堪断肠。
旧游回首秋山下,醉帽簪花同走马。
欢娱如此离别何,华月芳年不堪把。
子今去矣来何时,翠壶云深那可知。
向来亦有燕山期,子今去矣来何时!
锦屏三面围绣床,沈香椅上凤褥光。
美人端坐袖双手,临眉半蹙愁夜长。
椅后一女摇白羽,一女执缨更回顾。
一女乌帽金缕衣,玉指纤纤携小女。
小女手挽大女腰,笑看孔雀双翠翘。
可怜美人独自坐,翠竹雪响风前梢。
平陆漫千里,兹山乃穹然。
犹怜布金地,未即辞喧阗。
岩液散珠琲,春冈走蜿蜒。
稍欣陟幽遂,登顿衣屡褰。路细石??,崖深竹娟娟。
洞扉剨开敞,峻峰指中天。
冥探历嵚崟,垂萝弱容牵。
碧潭隐光怪,华雨漂崇筵。
下睨飞鸟辈,茫茫但苍烟。
眇然玄圃期,凄凉云峤篇。
休驾将未能,惆怅春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