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登山不惮烦,为藏云气达泉源。
多峰岂炫千岩秀,一线才通万壑奔。
其在兹乎须出岫,此时何不早翻盆。
名高已到岩瞻地,只有为霖可养尊。
所以登山不惮烦,为藏云气达泉源。
多峰岂炫千岩秀,一线才通万壑奔。
其在兹乎须出岫,此时何不早翻盆。
名高已到岩瞻地,只有为霖可养尊。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所作的《祷雨阳山(其二)》。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登山祈雨的虔诚与期待,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首句“所以登山不惮烦”,表现出诗人不畏艰辛,只为探寻水源的坚定决心。接下来的“为藏云气达泉源”暗示了山川之灵,蕴含着雨水的生机。
“多峰岂炫千岩秀,一线才通万壑奔”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山势的壮观和水流的奔腾,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之美。诗人借此寓意,祈祷的不只是局部的降雨,而是希望雨泽能普照大地,润泽万物。
“其在兹乎须出岫,此时何不早翻盆”进一步表达了对雨神的期待,希望云雾能迅速化作甘霖,滋润干涸的土地。最后一句“名高已到岩瞻地,只有为霖可养尊”则以谦逊的态度表明,即使地位显赫,也只愿以降雨造福百姓为己任。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于景,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自然的敬畏,具有深厚的儒家仁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