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祷雨阳山·其二》
《祷雨阳山·其二》全文
宋 / 曹彦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所以登山不惮烦,为藏云气达泉源。

多峰岂炫千岩秀,一线才通万壑奔。

其在兹乎须出岫,此时何不早翻盆。

名高已到岩瞻地,只有为霖可养尊。

(0)
注释
登山:爬山。
不惮:不怕。
藏:隐藏。
云气:云雾。
达:到达。
泉源:水源。
岂炫:并非为了炫耀。
千岩秀:众多秀丽的山岩。
一线:一条线,比喻溪流。
万壑:千万山谷。
奔:奔流。
兹:这里。
出岫:出山。
翻盆:倾盆大雨。
名高:名声显赫。
岩瞻地:巅峰之地。
为霖:化作雨水。
养尊:滋养万物。
翻译
攀登高山毫不畏惧,只为探寻云气之源。
众多山峰并非只为炫耀,一条溪流连接千万山谷奔腾。
它就在这里,等待着出山,为何此刻不倾盆而下。
名声显赫已至巅峰之地,唯有化雨润泽万物才是尊贵之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所作的《祷雨阳山(其二)》。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登山祈雨的虔诚与期待,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首句“所以登山不惮烦”,表现出诗人不畏艰辛,只为探寻水源的坚定决心。接下来的“为藏云气达泉源”暗示了山川之灵,蕴含着雨水的生机。

“多峰岂炫千岩秀,一线才通万壑奔”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山势的壮观和水流的奔腾,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之美。诗人借此寓意,祈祷的不只是局部的降雨,而是希望雨泽能普照大地,润泽万物。

“其在兹乎须出岫,此时何不早翻盆”进一步表达了对雨神的期待,希望云雾能迅速化作甘霖,滋润干涸的土地。最后一句“名高已到岩瞻地,只有为霖可养尊”则以谦逊的态度表明,即使地位显赫,也只愿以降雨造福百姓为己任。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于景,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自然的敬畏,具有深厚的儒家仁爱精神。

作者介绍
曹彦约

曹彦约
朝代:宋   字:简甫   号:昌谷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生辰:1157~1228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猜你喜欢

鸣虬亭

青山一幅鸣天机,丹崖万壑飞虹霓。

青山莫管闲云非,闲云犹裹青蓑衣。

(0)

送苻瑞还金田

一片长天一片秋,吴江分入楚江流。

自来浮海无人健,莫作寻常看仲由。

(0)

题梅窗四好

冻合山河骨未摧,重阴先透一阳回。

东风独与春光首,商鼎调羹俟子来。

(0)

送韩司马文赴北为大司徒

杏园花下昔同游,南国相逢已白头。

枢务贤劳舆望协,板曹新任主恩优。

一分须用宽民力,九式还应为国谋。

此别何时重执手,不堪凝睇李膺舟。

(0)

即事

墙角溪头日日来,境幽偏称病中怀。

简编随处微吟罢,时探梅花次第开。

(0)

雪夜

雪满园林风满轩,圣贤对语夜忘眠。

新知滋味私欣处,何幸苍苍假我年。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