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西风、一行帆影,空濛秋在何许。
沧波更比前番阔,散尽冷鸥閒鹭。漂梦去。
剩荻响萧骚,似学愁人语。萍踪漫数。
奈废苑菰沈,空城潮打,总是断肠处。
悲凉意,暗付江湖倦旅。苍茫休问今古。
浮家便趁莼香好,忍听断鸿啼苦。君记取。
尽照鬓年年,添得吴霜缕。归心易阻。
又兰佩香蘦,桂旗影没,淼淼碧云暮。
卷西风、一行帆影,空濛秋在何许。
沧波更比前番阔,散尽冷鸥閒鹭。漂梦去。
剩荻响萧骚,似学愁人语。萍踪漫数。
奈废苑菰沈,空城潮打,总是断肠处。
悲凉意,暗付江湖倦旅。苍茫休问今古。
浮家便趁莼香好,忍听断鸿啼苦。君记取。
尽照鬓年年,添得吴霜缕。归心易阻。
又兰佩香蘦,桂旗影没,淼淼碧云暮。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凄美景象。"卷西风、一行帆影",画面简洁而富有动态,西风吹过,江面上留下稀疏的帆影,暗示着旅途的遥远和孤寂。"空濛秋在何许",秋意浓厚,却难以捉摸,营造出一种迷茫而深沉的氛围。
"沧波更比前番阔,散尽冷鸥閒鹭",江面开阔,鸥鹭悠闲,然而"冷"字透露出秋水的寒意,也反映出词人心中的落寞。"漂梦去",梦境随波逐流,象征着词人的理想或情感无处安放。接下来的"剩荻响萧骚,似学愁人语",通过荻草的瑟瑟声,仿佛能听见它们低语着词人的愁绪。
"萍踪漫数",以萍踪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废苑菰沈,空城潮打"进一步渲染了荒凉与寂寥,这些都是触动词人内心深处的"断肠处"。接下来的情感转向更为深沉,词人感叹自己身处江湖,疲惫于世事,"悲凉意,暗付江湖倦旅"。
"苍茫休问今古",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无奈,"浮家便趁莼香好,忍听断鸿啼苦",词人渴望归隐田园,却仍被哀鸿之音所扰,增添了离愁别绪。最后,词人以"尽照鬓年年,添得吴霜缕"感慨岁月无情,白发日增,"归心易阻",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而"兰佩香蘦,桂旗影没,淼淼碧云暮"则以景结情,以傍晚的寂静和远方的模糊画面收束全词,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望衡山,衡山高不极。七十二峰头,峰峰如列戟。
三十八洞泉,泉泉通地脉。
祝融崚嶒倚天外,芙蓉石廪势如掷。
瑶函漶没几千秋,中馀玉宇不可识。
非但列宿应机衡。人文往往发休徵。
伊山古屋读书处,至今紫雾屯青冥。
我公早毓衡山秀。气吞云梦常八九。
探奇欲蒐洪荒前。文雅直追宋屈后。
登坛一啸雄风来。化为云雨遍苍垓。
天南两地行云过,次第薰风桃李开。
回风披拂甘棠树。昼永鸣琴坐清署。
彩笔雄驱七泽涛,翰墨淡扫潇湘雨。
花前小队缓辔行,章缝竹马杂交道。
不独解推怜赤子。也能吐握下儒士。
江南二月春和煦。星轺卑发邮亭路。
不尽扳辕卧辙情,空馀下榻鸣琴处。
岭云楚水望迢迢,中天衡岳倚晴霄。
缄情惟有衡阳雁,翘首龙门天路遥。
《赋得衡山送张明府还龙门》【明·李之世】望衡山,衡山高不极。七十二峰头,峰峰如列戟。三十八洞泉,泉泉通地脉。祝融崚嶒倚天外,芙蓉石廪势如掷。瑶函漶没几千秋,中馀玉宇不可识。非但列宿应机衡。人文往往发休徵。伊山古屋读书处,至今紫雾屯青冥。我公早毓衡山秀。气吞云梦常八九。探奇欲蒐洪荒前。文雅直追宋屈后。登坛一啸雄风来。化为云雨遍苍垓。天南两地行云过,次第薰风桃李开。回风披拂甘棠树。昼永鸣琴坐清署。彩笔雄驱七泽涛,翰墨淡扫潇湘雨。花前小队缓辔行,章缝竹马杂交道。不独解推怜赤子。也能吐握下儒士。江南二月春和煦。星轺卑发邮亭路。不尽扳辕卧辙情,空馀下榻鸣琴处。岭云楚水望迢迢,中天衡岳倚晴霄。缄情惟有衡阳雁,翘首龙门天路遥。
https://shici.929r.com/shici/aGX1k.html
诸天空际浮,海水周其外。
颢气吹鸿濛,天水相映带。
荷叶漾珠光,泓碧在深霭。
渟潴不见流,众酌任所丐。
海味搅盐汁,一点如甘霈。
空洞何吐茹,香粟喷金濑。
仙葩不依凡,著土仅芽蒂。
冥心观物始,兹理曷茫昧。
天风吹海涛,众灵莽奔会。
冷然毛骨清,三酌营魂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