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兴废一愁人,白发僧归掩寺门。
越相烟波空去雁,吴王宫阙半啼猿。
春风似旧花犹笑,往事多遗石不言。
唯有延陵逃遁去,清名高节满乾坤。
古来兴废一愁人,白发僧归掩寺门。
越相烟波空去雁,吴王宫阙半啼猿。
春风似旧花犹笑,往事多遗石不言。
唯有延陵逃遁去,清名高节满乾坤。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苏州十咏》中的第六首,题为《灵岩寺》。诗人以历史兴衰为背景,表达了对世事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古来兴废一愁人”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感叹自古以来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无常。接着,“白发僧归掩寺门”描绘了一幅僧人归隐的画面,寓含了诗人对世事纷扰后的超脱与寂寥。
“越相烟波空去雁,吴王宫阙半啼猿”两句通过自然景象,展现了昔日繁华的遗迹,如今只剩下大雁南飞和猿猴哀鸣,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消逝。诗人运用“空去雁”、“半啼猿”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
“春风似旧花犹笑,往事多遗石不言”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慨,春风依旧,花儿依旧盛开,但人事已非,只有石头静静地记录着过往,它们沉默不语,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无声故事。
最后,“唯有延陵逃遁去,清名高节满乾坤”以延陵季子的典故收尾,借其高尚的品格和明智的选择,表达了诗人对坚守节操、避世高洁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灵岩寺的描绘,寓言式地反映了诗人的人生哲思。
十五日中春日好,可怜沉痼冷如灰。
以前虽被愁将去,向后须教醉领来。
梅片尽飘轻粉靥,柳芽初吐烂金醅。
病中无限花番次,为约东风且住开。
双丝绢上为新样,连理枝头是故园。
翠浪万回同过影,玉沙千处共栖痕。
若非足恨佳人魄,即是多情年少魂。
应念孤飞争别宿,芦花萧瑟雨黄昏。
钿鎞雕镂费深功,舞妓衣边绣莫穷。
无日不来湘渚上,有时还在镜湖中。
烟浓共拂芭蕉雨,浪细双游菡萏风。
应笑豪家鹦鹉伴,年年徒被锁金笼。
刻石书离恨,因成别后悲。
莫言春茧薄,犹有万重思。
镂出容刀饰,亲逢巧笑难。
日中骚客佩,争奈即阑干。
江上秋声起,从来浪得名。
逆风犹挂席,若不会凡情。
嫩似金脂飏似烟,多情浑欲拥红莲。
明朝拟附南风信,寄与湘妃作翠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