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昔未遇,垂钓在江干。
腰下鹿卢剑,夜夜冲星寒。
朝受丞相知,暮登大将坛。
坛上隆准公,回席愿交欢。
嗟哉绛灌徒,怒发自冲冠。
拔城始授邑,捕寇方拜官。
譬彼南溟翼,万里振羽翰。
枋榆有斥鴳,抢地但仰观。
世事良若斯,志士空长叹。
王孙昔未遇,垂钓在江干。
腰下鹿卢剑,夜夜冲星寒。
朝受丞相知,暮登大将坛。
坛上隆准公,回席愿交欢。
嗟哉绛灌徒,怒发自冲冠。
拔城始授邑,捕寇方拜官。
譬彼南溟翼,万里振羽翰。
枋榆有斥鴳,抢地但仰观。
世事良若斯,志士空长叹。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人物的起伏命运与复杂情感,充满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志士理想破灭的同情。
首句“王孙昔未遇,垂钓在江干”,以王孙未得重用时的隐逸生活为引子,暗示了主人公后来命运的转折。接着,“腰下鹿卢剑,夜夜冲星寒”两句,通过描述王孙所佩之剑的锋利与寒光,象征其内心深处的锐气与不屈。
“朝受丞相知,暮登大将坛”描绘了王孙一夜之间从默默无闻到受到重用,迅速晋升的戏剧性变化。“坛上隆准公,回席愿交欢”则进一步展示了他与权贵之间的互动,以及渴望结交盟友的心态。
然而,“嗟哉绛灌徒,怒发自冲冠”两句,通过对比昔日的同僚,表达了对那些因嫉妒或偏见而失去理智的人的讽刺。接下来,“拔城始授邑,捕寇方拜官”描述了王孙在权力斗争中的角色转变,从攻城略地的将领到治理地方的官员,再到追捕敌人的将军,展现了他多面的身份与经历。
“譬彼南溟翼,万里振羽翰”以南溟之翼比喻王孙的远大抱负与广阔视野,暗示他虽身处高位,仍心怀天下。“枋榆有斥鴳,抢地但仰观”则通过对比南溟之翼与枋榆之斥鴳,表达了对那些目光短浅、无法理解他人宏图大志者的讽刺。
最后,“世事良若斯,志士空长叹”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世事变幻莫测,即使有志之士也难免感叹命运的无常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描绘,反映了对个人际遇与社会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凤求凰兮我所思,顾山鸡兮何与栖。
兰为佩兮芙蓉姿,衷心怀兮谁可知。
良人没兮遭流离,流离极兮忘令仪。
侧室阴兮春草萋,云不归兮魂欲迷。
忆初远兮父母,拜姑嫜兮容与。
不谅兮今日,愤怨兮悽楚。
览尘镜兮私自伤,嗟薄命兮将谁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