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天子尊儒宿,何事幽人在空谷。
子衿不复恋黉宫,禅衲惟其老岩屋。
菜根脱粟供其飧,野鹤孤猿为之侣。
衣冠当代多英贤,羽翮皆欲摩苍天。
名缰利锁祗自役,萧散何似林中仙。
矩山诗卷仁斋书,知音偻指皆名儒。
千峰顶上牢立脚,清风端可廉顽夫。
当今天子尊儒宿,何事幽人在空谷。
子衿不复恋黉宫,禅衲惟其老岩屋。
菜根脱粟供其飧,野鹤孤猿为之侣。
衣冠当代多英贤,羽翮皆欲摩苍天。
名缰利锁祗自役,萧散何似林中仙。
矩山诗卷仁斋书,知音偻指皆名儒。
千峰顶上牢立脚,清风端可廉顽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儒家学者转而出家为僧,隐居于深山之中的景象。开篇“当今天子尊儒宿,何事幽人在空谷”两句,表达了对这位原本尊崇儒术之人的变化感到惊讶,他竟然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接着,“子衿不复恋黉宫,禅衲惟其老岩屋”写出了他对往日书院的不再留恋,而是专心于禅修,居住在古老的岩洞之中。这里“黉宫”指的是儒家学者的学习场所,“禅衲”则代表了佛教僧人的生活方式。
“菜根脱粟供其飧,野鹤孤猿为之侣”两句描绘了这位隐者简单的生活状态,他用野生蔬菜和脱粒的谷物来充饥,而野生的鹤和猿成了他的伴侣。
“衣冠当代多英贤,羽翮皆欲摩苍天”则是对现实世界中有许多才华横溢、渴望飞升的人们的描写,他们如同长着羽翼想要触摸蓝天一样。
而“名缰利锁祗自役,萧散何似林中仙”却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被名誉和物质欲望所束缚的人感到可悲,他们本可以像森林中的仙人那样自由自在。
“矩山诗卷仁斋书,知音偻指皆名儒”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这位僧人的文学修养和品德的认可,他的诗歌和书信都是出自仁斋之手,而懂得欣赏这些作品的人,也都被认为是有文化教养的儒家学者。
最后,“千峰顶上牢立脚,清风端可廉顽夫”则描绘了这位隐者的坚定和超然,他在高山之巅站稳脚跟,享受着清新的山风,宛如古代的廉颇(即伯夷、叔齐)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世界与隐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物欲横流的世俗和个体精神追求之间的深刻思考。
帆腹饱天际,树发渺云头。
翠光千顷,为谁来去为谁留。
疑是吴宫西子,淡扫修眉一抹,妆罢玉奁秋。
中流送行客,却立望层楼。
风色变,堤草乱,浪花愁。
跳珠翻墨,轰雷掣电几时收。
应是阳侯薄相,催我胸中锦绣,清唱和鸣鸥。
残霞似相贷,一缕媚汀洲。
年来衰懒,渐无心赏遍,目前佳趣。
寂寂墙险春荠老,不到先生鼎俎。
诗卷寻医,禅林结局,酒入昏田务。
山头云气,为谁来往朝暮。
犹有筇杖多情,扪萝踏石,坠半严华雨。
更向葭丛摇短艇,惊起飞鸿烟渚。
横玉凄清,焦桐古淡,一笑忘千虑。
更阑人静,此声今在何处。
冯夷微怒,被鲛人水府,织成绡縠。
何处飞来双白鹭,点破一溪寒玉。
岸柳烟迷,海棠酒困,赢得春眠足。
凭栏搔首,为谁消遣愁目。
遥想居士床头,竹渠新雨。
溜瓮中春醁。
不惜千钟为客寿,倒卧南山新绿。
晚月催归,春风留住,费尽纱笼烛。
恍疑仙洞,梦游天柱林屋。
蓬莱一岛,卧长烟千柳,西溪幽趣。
苜蓿盘中初日上,不把胾臑充俎,和月栽松,饶云买石,只此为家务。
倚楹清啸,断霞斜倚天暮。
闻道块磊浇胸,槎牙肝肺,劝笔端风雨。
壁上潇湘秋一帧,影落荻花洲渚。
暗浦潮生,寒矶雪化,无复风,原空格,从吴校尘虑。
此时渔父,短蓑合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