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却微官且客居,庭闱不近信全疏。
更无竹下子唐子,谁与过逢说异书。
罢却微官且客居,庭闱不近信全疏。
更无竹下子唐子,谁与过逢说异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和唐德明问病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他“罢却微官”,意味着放弃了微薄的官职,不再追求世俗的功名。同时,“且客居”,表明他目前处于一个游子身份,在外地居住,心境也随之发生变化。
“庭闱不近信全疏”一句,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但由于距离遥远,即使是亲朋好友的书信也不常见。这里,“庭闱”指的是家门,“信全疏”则意味着书信稀少。
“更无竹下子唐子”一句,诗人提到了历史上的两位名士——竹下之辩的庄周(也称庄子)和唐代的韩愈(被后世尊称为“唐子”)。这两个人物都是古代崇尚的智者和文学家,但在诗人的目前生活中,却再无这样的人可以交流思想。
最后,“谁与过逢说异书”表达了诗人对于缺乏志同道合之士的孤独感。这里的“异书”可能指的是一些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的、特别或深奥的书籍,反映出诗人的求知欲望和对非凡事物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淡化功名利禄、表达对远方家园的思念以及对知识交流伙伴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在客居期间的心境变化与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