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龙泉东下却寄孙员外》
《龙泉东下却寄孙员外》全文
唐 / 罗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縠江东下几多程,每泊孤舟即有情。

山色已随游子远,水纹犹认主人清。

恩如海岳何时报,恨似烟花触处生。

百尺风帆两行泪,不堪回首望峥嵘。

(0)
注释
縠江:古代河流名,这里泛指江河。
泊:停泊,船只靠岸。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峥嵘:形容事物突兀不平,引申为往事的艰难或辉煌。
翻译
縠江东流了多少路程,每次停靠孤舟都充满深情。
山色似乎随着游子远去,水面波纹还映着主人的清澈心迹。
恩情深如大海高山,何时才能报答?遗憾像烟花般四处涌现。
巨大的风帆上挂着两行泪水,不敢再回头望那起伏的峥嵘往事。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名为《龙泉东下却寄孙员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深厚的情感和难以排解的思念之情。

"縠江东下几多程,每泊孤舟即有情。"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乘船沿縱江而下,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在每一个停泊的地方,都能感受到那种离别的孤独和哀愁。

"山色已随游子远,水纹犹认主人清。"

这里通过山川与水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记忆。山色的渐行渐远象征着游子的孤独,而水纹却依旧保持着主人的清澈,这里"主人"指的是诗人心中的那片土地和亲人。

"恩如海岳何时报,恨似烟花触处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恩情的回报和对怨恨的感受。恩情如同高山大海,无从报答;而怨恨则像轻盈的烟花,在每一个触碰的地方都能泛起波澜。

"百尺风帆两行泪, 不堪回首望峥嵘。"

诗人在这最后两句中通过对自己百尺高帆之船上流下的泪水和不忍心回头望向崎岖的山路,表达了离别时的痛苦和难以割舍的心情。

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展现了诗人对亲友的深沉思念,以及在外漂泊中所承受的心灵创伤。

作者介绍
罗隐

罗隐
朝代:唐   字:昭谏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生辰:833-909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猜你喜欢

次韵弟观咏丹山池荷·其一

寺枕丹霞五月凉,藕花数朵碧漪塘。

梵天幻出水云锦,法雨洗空时世妆。

七宝池边分得种,大乘经里喷来香。

是花是色只如是,笑拍阑干何有乡。

(0)

次前韵与前人同舟自城归

夜泊南津梦岸斜,老来行役祇堪嗟。

满篷风露五更月,残梦溪山百里家。

蹴起睡奴催纤路,坐同吟伴说梅花。

此归又且深深住,澜倒中閒要见涯。

(0)

四月朔日乡饮于邑董氏之依绿亭口占

道义为乡自不同,肯随流俗唾衰翁。

高谈惊散洗红雨,清饮唤回依绿风。

直欲鸢鱼相上下,那知乌兔有西东。

得閒不乐真堪笑,金谷平泉总是空。

(0)

天台徐德源许以谷应借

枯淡生涯寄草莱,短供不给甑尘埃。

吾徒例有绝粮事,世俗何从索米来。

邂逅指囷如鲁肃,分明流饭自天台。

不将乞字书为帖,拙语聊干一笑开。

(0)

游雪窦杖锡七首·其七杖锡入山亭

山上山根溪一湾,著亭管领此溪山。

云南更在青天际,步一步高从此攀。

(0)

灵济寺午睡起

江上春风底事寒,主张火匮一雷鼾。

不干酒力浓时困,自是人情熟处安。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