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蝉的鸣叫声来表达诗人对高洁之境的向往和赞美。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这两句诗形象地描述了蝉在树梢间饮用清凉的露水,并以此作为能量发出了悠扬的鸣叫声。这不仅展示了蝉生存的情景,也通过对自然界细微之物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和欣赏。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蝉鸣叫声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蝉虽小,却能在高处发声,使声音传得很远,这象征着诗人对高洁、超脱世俗的追求。后半句“非是藉秋风”说明蝉的鸣叫并非依赖于秋天的微风,而是它内在生命力的展现。这也可以被解读为诗人想要传达的是一种不随波逐流、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蝉鸣叫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强大的赞美。
当年五陵下,结客占春游。
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
落日经过桃叶,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
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
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
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
长揖飞鸿旧月。
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
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
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
问君何苦,长抱冰炭利名心。
冀望封侯一品,侥倖升仙三岛,不死解烧金。
听取百年曲,三叹有遗音。
会良朋,逢美景,酒频斟。
昔人已矣,松下泉底不如今。
幸遇重阳佳节,高处红萸黄菊,好把醉乡寻。
淡淡飞鸿没,千古共销魂。
偏赏中秋月,从古到如今。
金风玉露相间,别做一般清。
是处帘栊争卷,谁家管弦不动,乐世足欢情。
莫指关山路,空使翠蛾颦。
水精盘,鲈鱼脍,点新橙。
鹅黄酒暖,纤手传杯任频斟。
须惜晓参横后,直到来年今夕,十二数亏盈。
未必来年看,得似此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