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游西湖归永嘉》
《送僧游西湖归永嘉》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大地疮痍痛正新,南归不避雪纷纷。

柳边人忆一湖锦,松下僧闲九里云。

熟路有缘家易到,空经无字世难闻。

菖蒲涧水濯双足,雁荡山巅曝夕曛。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从西湖返回永嘉的旅程,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感悟。首句“大地疮痍痛正新”虽未直接提及,但暗含了诗人对时代背景的感慨,可能指的是宋末元初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大地遭受的创伤与痛苦正在愈合之中。然而,这并不影响诗中所展现的自然之美和禅意的深邃。

“南归不避雪纷纷”一句,展现了僧人不畏艰难,坚定地向目标前进的精神。即使在大雪纷飞的恶劣天气下,他依然坚持南行,这份执着与坚韧令人敬佩。

接着,“柳边人忆一湖锦,松下僧闲九里云”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与僧人的内心世界。柳岸边,湖水如锦,美不胜收;松树下,云雾缭绕,宁静祥和。这两幅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也暗示了僧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熟路有缘家易到,空经无字世难闻”则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与智慧。熟悉的道路意味着对生活的了解与适应,而“空经无字”则可能是对世间繁华与虚妄的否定,强调了精神层面的追求与内在世界的丰富。

最后,“菖蒲涧水濯双足,雁荡山巅曝夕曛”描绘了僧人在旅行中的具体场景。在菖蒲涧水中洗脚,象征着心灵的净化;站在雁荡山巅,沐浴夕阳余晖,既是对自然之美的享受,也是对人生旅途的反思与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僧人对生活、自然与自我的深刻理解,以及在动荡时局中寻求内心平静与精神寄托的追求。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南村题柳君宗镐卷

崇文门外四三里,茅屋数间村落里。

犬吠花边惊客来,鸟投树底知风起。

主翁散步幽情多,点简菑畬早晚禾。

归来一饱有馀乐,势利炎炎如我何。

隔墙唤过邻家叟,野菜随时斟白酒。

酒后齐声唱竹枝,不觉檐前挂星斗。

(0)

张玉湖再惠吕梁石砚并石笔阁次韵以谢

何人赠我方尺砚,上有云头和雪片。

玉湖不来凿吕梁,吁嗟此物何由见。

女娲鍊石曾补天,得之自我今三年。

为君阁笔复叹息,衰谬他时那可传。

(0)

晓步

林居镇日欣无事,缓步阶苔净于洗。

日色晴涵瀚海红,烟光淡林秋山紫。

家家篱落散鸡豚,处处郊原足禾黍。

从和熙皞由帝力,愿把升平纪青史。

(0)

拟李陵录别诗二首·其二

皎皎蓝田玉,镂作玦与环。

揽环与子佩,取玦结以鞶。

子环信缜栗,我玦鲜垢瘢。

谁知一物微,决绝义自天。

归云入勾注,密雪掩阴山。

握手临路岐,涕泗共汍澜。

鴥彼南翥鸟,奋飞何由还。

(0)

春日

风声起松末,窈若万壑深。

谁谓市井喧,遂无天地心。

可惜天桃花,不言萎空林。

明年纵复开,颜色不如今。

(0)

旦山避暑拟陶三首·其二

结庐傍虬龙,树高千百尺。

叶响吹江上,橘洲清历历。

帆影参差去,北望洞庭极。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