榻上残书已倦摊,幅巾藜杖出柴关。
卜居宿鹭眠牛处,觅句残芦败苇间。
心逐閒云横碧落,眼随飞鸟度青山。
忽然信步苔矶上,又得渔翁作伴还。
榻上残书已倦摊,幅巾藜杖出柴关。
卜居宿鹭眠牛处,觅句残芦败苇间。
心逐閒云横碧落,眼随飞鸟度青山。
忽然信步苔矶上,又得渔翁作伴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闲适自得的田园生活场景,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开篇“榻上残书已倦摊”表明诗人已经厌倦了室内的读书之乐,而转向户外寻求新鲜感受。“幅巾藜杖出柴关”则是诗人携带着生活必需品走出家门,进入大自然。
接下来的“卜居宿鹭眠牛处,觅句残芦败苇间”透露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在田野之间找到了归宿,就连宿鸟和休息的牛都成了他的伙伴。他在残留的芦苇丛中寻找灵感和思考的素材。
“心逐閒云横碧落,眼随飞鸟度青山”则是诗人内心与自然景观的交融,他的心随着悠闲的白云一起漂浮,而目光跟随着飞翔的鸟儿穿越绿色的山峦。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生活态度的向往。
最后,“忽然信步苔矶上, 又得渔翁作伴还”展现了一种自然而然的行走状态,诗人在苔石小径上漫步,不经意间又遇见了渔翁(渔夫),这位老渔民成为了他的旅途伙伴。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态度,是对静谧生活的一次美好抒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