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一塔卓云表,纡回七级盘丹梯。
自踵升顶势悬绝,金绳玉柱相攀跻。
浩然旷隔人间世,清气舒卷诸天低。
阊阖昼辟灼珠斗,长桥倒挂摇紫霓。
天平万仞忽在下,穹窿直与眉相齐。
江流吞吐湖荡沓,纷纷划碎青颇黎。
南溟北极森衿带,东越西楚但丸泥。
槃礴其上恣流眄,此身元气为因依。
生平积累满胸臆,与之倾泻无留贻。
搴衣高视幸绝俗,俯瞰还动艰险疑。
鸟犹敛翅不敢上,无翼安得纵横飞。
回悟平境得实践,力悼前猛生退思。
日光含海渐沈没,下方钟磬闻依微。
虎山一塔卓云表,纡回七级盘丹梯。
自踵升顶势悬绝,金绳玉柱相攀跻。
浩然旷隔人间世,清气舒卷诸天低。
阊阖昼辟灼珠斗,长桥倒挂摇紫霓。
天平万仞忽在下,穹窿直与眉相齐。
江流吞吐湖荡沓,纷纷划碎青颇黎。
南溟北极森衿带,东越西楚但丸泥。
槃礴其上恣流眄,此身元气为因依。
生平积累满胸臆,与之倾泻无留贻。
搴衣高视幸绝俗,俯瞰还动艰险疑。
鸟犹敛翅不敢上,无翼安得纵横飞。
回悟平境得实践,力悼前猛生退思。
日光含海渐沈没,下方钟磬闻依微。
这首诗描绘了登临虎山塔的壮丽景象和深刻感悟。诗人姚燮以细腻的笔触,将虎山塔的雄伟与自然景观的壮阔融合在一起,展现了登高望远的豪情与对宇宙自然的敬畏。
诗中开篇“虎山一塔卓云表”,直接点出塔的高耸入云,气势非凡。接着“纡回七级盘丹梯”描绘了攀登过程的曲折与艰难,而“金绳玉柱相攀跻”则以华美的细节,展现了塔身的精致与庄严。
“浩然旷隔人间世,清气舒卷诸天低”两句,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登高后的开阔视野与超脱凡尘的感受,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阊阖昼辟灼珠斗,长桥倒挂摇紫霓”则进一步渲染了天空的壮丽与神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之中。
“天平万仞忽在下,穹窿直与眉相齐”描绘了从高处俯瞰的震撼景象,山川大地尽收眼底,让人感叹自然的伟大与自身的渺小。“江流吞吐湖荡沓,纷纷划碎青颇黎”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水波荡漾的美景,仿佛破碎的琉璃般美丽。
“南溟北极森衿带,东越西楚但丸泥”则展示了广阔的地理空间,南北极的辽阔与东西方的细微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的广阔认识。“槃礴其上恣流眄,此身元气为因依”表达了站在高处的自由与自在,以及对自然元气的深深依赖。
最后,“生平积累满胸臆,与之倾泻无留贻”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释放,仿佛所有的积累与思考都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搴衣高视幸绝俗,俯瞰还动艰险疑”则反映了登高后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生道路的反思。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感悟。
手染橙芗,杯摇烛影,夜阑人意醺酣。
故人惜别,却酒更清谈。
只合相从老矣,知何事、还著征衫。
流年晚,长途匹马,奔走亦何堪。江潭。
摇落后,云嘘绝壁,雪舞空岩。
念行人归鬓,今已毵毵。
往事真成梦里,十年恨、江北江南。
休凝伫,霜风卷地,寒日又西衔。
高楼结蜃桥垂虹,人间梦幻色即空。
何劳愚智徒相攻,无异蛮触战蜗虫。
先生学道尤温恭,皎然明月来窗栊。
幅巾宛有林下风,身虽隐约声如镛。
何人为写冰雪容,屹若山立凝神锋。
长松诘曲盘虬龙,朱藤缓步行松中。
治世乃有商山翁,青鞋不踏京尘红。
宦游已悟禽入笼,谁能薄禄仰釜钟。
百年驹隙成匆匆,一廛可老荆溪东。
明月照席寒,生我愁百端。
冉冉岁云徂,游子不顾还。
相送荷花碧,相望枫叶丹。
高楼日千回,散步东林隈。
攀条复揽秀,日暮空徘徊。
金杯白玉台,犹能对寒梅。
寄书岂不早,三月千里道。
敢怨归轩迟,但念堂中老。
春风萱草生,更树堂前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