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天吹下潇潇雨。排云直欲凌霄去。薄暮绮琴张。
轻阴拂石床。玲珑看戛玉。晕到斑斑绿。
残梦忆潇湘,英皇洒几行。
碧天吹下潇潇雨。排云直欲凌霄去。薄暮绮琴张。
轻阴拂石床。玲珑看戛玉。晕到斑斑绿。
残梦忆潇湘,英皇洒几行。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雨后清新宁静的画面。"碧天吹下潇潇雨",开篇即以生动的笔触刻画出天空中飘落的细雨,仿佛是碧空中轻轻吹下的丝丝凉意。"排云直欲凌霄去",形容雨势虽大,却穿透云层,展现出雨滴坚韧不屈的精神,似乎要直上九霄。
接下来的"薄暮绮琴张",将时间转至傍晚,暗示着雨后的宁静氛围中,有人在弹奏着精致的绮琴,琴音与雨声交织,营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轻阴拂石床",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的微凉,轻盈的阴云轻轻拂过石床,增添了空间的静谧感。
"玲珑看戛玉",通过比喻,形容雨滴打在物体上的声音如同敲击美玉般清脆悦耳,形象地展现了雨声的韵律之美。"晕到斑斑绿",则描绘了雨滴落在青苔或树叶上,形成点点绿色晕影的景象,富有生机。
最后两句"残梦忆潇湘,英皇洒几行",借由"残梦"和"潇湘"两个意象,表达出诗人对远方潇湘之地的怀念,以及雨滴带来的淡淡哀愁。"英皇洒几行"中的"英皇"可能是指雨滴,也可能暗指某位英明的君主,而"洒几行"则让人联想到雨滴如泪水般落下,勾起诗人的情感涟漪。
整体来看,叶璧华的这首《菩萨蛮·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的自然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出清末近现代初词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将谓少年行乐。
高阁林间,小车城里,千古太平西洛。
瞻彼泱泱,言思君子,流水俨然如昨。
但清游、天际轻阴,未便暮愁离索。
长记得、童冠相随,浴沂归去,吟咏鸢飞鱼跃。
逝者如斯,吾衰甚矣,调理自存斟酌。
清庙朱弦,旧堂金石,隐几似闻更作。
农人告我事西畴,窈窕挂书牛角。
曲,高洁雄畅,最传者苏武慢二十篇。
前十篇道遗世之乐,后十篇论修仙之事。
曾稽费无隐独善歌之,闻者有凌云之思,无复流连光景者矣。
予山居每登高望远,则与无隐歌而和之。
无隐曰,公当为我更作十篇。
居两年,得两篇半,殊未快意也。
昭阳协洽之年,当嘉平之月,长儿之官罗浮。
予与客清江赵伯友,临川黄观我、陈可立游。
乐叔吴文明,平阳李平幼子翁归,泛舟送之。
水涸,转鄱阳湖,上豫章,遇风雪,十五六日不能达三百里。
清夜秉烛,危坐高唱,二三夕间,得七篇半。
每一篇成,无隐即歌之。
冯尊师天外有闻,得七篇半。
每一篇成,无隐即歌之。
冯尊师天外有闻,能乘风为我一来听耶。
明春,舟中又得二篇,并无俗念一首。
后三年,仙游山彭致中取而刊之,与瓢笠高明共一笑之乐也。
道园道人虞集伯生自笑微生,凡情不断,轻弃旧矶垂钓。
走马长安,听莺上苑,空负洛阳年少。
玉殿传宣,金銮陪宴,屡草九重丹诏。
是何年、梦断槐根,依旧一蓑江表。
天赐我、万叠云屏,五湖烟浪,无限野猿沙鸟。
平明紫阁,日晏玄洲,*发太霞林杪。
苍龙腾海,白鹤冲霄,颠倒一时俱了。
望清都、独步高秋,风露洞天初晓。
《苏武慢 鸣鹤馀音全真冯尊师,本燕赵书生,》【元·虞集】曲,高洁雄畅,最传者苏武慢二十篇。前十篇道遗世之乐,后十篇论修仙之事。曾稽费无隐独善歌之,闻者有凌云之思,无复流连光景者矣。予山居每登高望远,则与无隐歌而和之。无隐曰,公当为我更作十篇。居两年,得两篇半,殊未快意也。昭阳协洽之年,当嘉平之月,长儿之官罗浮。予与客清江赵伯友,临川黄观我、陈可立游。乐叔吴文明,平阳李平幼子翁归,泛舟送之。水涸,转鄱阳湖,上豫章,遇风雪,十五六日不能达三百里。清夜秉烛,危坐高唱,二三夕间,得七篇半。每一篇成,无隐即歌之。冯尊师天外有闻,得七篇半。每一篇成,无隐即歌之。冯尊师天外有闻,能乘风为我一来听耶。明春,舟中又得二篇,并无俗念一首。后三年,仙游山彭致中取而刊之,与瓢笠高明共一笑之乐也。道园道人虞集伯生自笑微生,凡情不断,轻弃旧矶垂钓。走马长安,听莺上苑,空负洛阳年少。玉殿传宣,金銮陪宴,屡草九重丹诏。是何年、梦断槐根,依旧一蓑江表。天赐我、万叠云屏,五湖烟浪,无限野猿沙鸟。平明紫阁,日晏玄洲,*发太霞林杪。苍龙腾海,白鹤冲霄,颠倒一时俱了。望清都、独步高秋,风露洞天初晓。
https://shici.929r.com/shici/XsRzVL.html
,病其词妙则声劣,律稳者语卑。
适有友人期家人到官所而不至,赋此丹荔明如火。
想江城、薰风乍透,绣帘青琐。
宝篆香消初睡起,叶底流莺又过。
算几度、思归未果。
欲翦冰绡凭谁寄,恐腰围、渐减愁无那。
临岸曲,命舟舸。
凉宵冉冉银蟾度。
望清辉、千里照人,雾低云*。
准拟雕梁栖飞燕,早晚新巢定妥。
叹会少离多似我。
留滞文园头先白,念琴心、久为芳尘锁。
将旧恨,归江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