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巾不是不冠儒,曾被儒冠几误予。
铁砚不磨天地轴,毛锥难复帝王居。
当传卫霍无传秘,却著韩曹不著书。
堪笑苍生无眼力,不知豪杰在樵渔。
吾巾不是不冠儒,曾被儒冠几误予。
铁砚不磨天地轴,毛锥难复帝王居。
当传卫霍无传秘,却著韩曹不著书。
堪笑苍生无眼力,不知豪杰在樵渔。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华岳的作品,名为《狱中责廷尉(其二)》。诗中的语言充满了强烈的抗争和自我辩护的情感。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儒冠、铁砚、毛锥等物品的遭遇,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不满。
"吾巾不是不冠儒,曾被儒冠几误予。" 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并非不愿意接受儒家学说,但自己却多次因为这种学说而受到误解或冤枉。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或有独立思想者的偏见和打压。
"铁砚不磨天地轴,毛锥难复帝王居。" 这两句诗借用铁砚和毛锥的坚硬来比喻自己坚守原则,不会轻易改变立场,正如铁砚无法磨损宇宙之轴、毛锥难以重建帝王旧居一样。
"当传卫霍无传秘,卻著韩曹不著书。"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历史记载的失望和批判。卫霍是古代传说中的贤臣,其忠诚和智慧被后世传颂,但诗人却感慨于这些美好的品质并未成为秘密,无法为后人所学习。而韩曹则指的是历史上的著名文学家韩愈和曹操,他们的文章虽然流传后世,但诗人认为并没有真正记录下他们的智慧和才华。
"堪笑苍生无眼力,不知豪杰在樵渔。" 最后的两句则是对当时社会的批评,诗人感叹那些平凡之辈缺乏识别能力,不能认识到真正的英雄豪杰往往藏身于普通百姓之中,就如同樵夫(木工)和渔父(渔民)一般。
整首诗充满了对个人的才华、品格被误解和埋没的哀怨,以及对社会不公和历史失真的批判。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困境中依然坚守自己理想和原则的情怀。
水驿聊容借,官曹少逭劳。
关门对风雨,策杖看波涛。
浩浩心疑壮,悠悠着遽搔。
忽来双白鹭,伫立久江皋。
此地已穷域,更乘惶恐滩。
家声同学旧,勇退急流难。
使者威严霁,尚书礼数宽。
听渠丞訾{上敖下言},也胜尉酸寒。
奚李风流远,名家得自贤。
粗能明款识,不暇别中边。
岁计一丸足,痴人连屋悬。
此生能几屐,兹士信超然。
郊原莽莽吹黄埃,余暑已去若复来。
昨宵一雨为苏洗,晓兴坐觉飞崔嵬。
平生诗盟有徐孺,笔力可挽狂澜回。
要明两眼费双脚,作计似我何疏哉。
兹游只欠王子在,见说归书一纸开。
追随正复听君乐,流浪如我空增哀。
吾邦此山颇高绝,泛菊况堪临季月。
要当相与一杯酒,只恐因之又成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