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柱障中流,洪涛渺难越。
已见回百川,何论倒三峡。
一柱障中流,洪涛渺难越。
已见回百川,何论倒三峡。
这首诗以“一柱障中流,洪涛渺难越”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江河景象,仿佛一根巨柱横亘在江心,阻挡了汹涌的波涛,难以逾越。接下来,“已见回百川,何论倒三峡”,诗人进一步深化意境,不仅描述了江水回旋的壮观,更以“倒三峡”的夸张手法,展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叹。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雄伟壮丽的感慨和对其力量的深刻认识。语言简洁有力,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明代诗歌注重情感抒发和自然景观描绘的特点。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