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浅上舆梁,凭高眺乡县。
灼灼桃李花,层层远皆见。
兵馀草根尽,此地芳菲遍。
气暄雉双雊,景淑莺百啭。
邑里齿故繁,弦歌俗丕变。
怀贤思如渴,敷政速于传。
孰是潘安仁,而犹宓子贱。
涉浅上舆梁,凭高眺乡县。
灼灼桃李花,层层远皆见。
兵馀草根尽,此地芳菲遍。
气暄雉双雊,景淑莺百啭。
邑里齿故繁,弦歌俗丕变。
怀贤思如渴,敷政速于传。
孰是潘安仁,而犹宓子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竹坝远眺锦川桃李盛开的春日景色,表达了对陈邑令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意象,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首句“涉浅上舆梁,凭高眺乡县”描绘了诗人涉水过桥,登高远望家乡的情景,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深情。接着,“灼灼桃李花,层层远皆见”以“灼灼”形容桃花的鲜艳,以“层层”描绘桃李花的密集,展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
“兵馀草根尽,此地芳菲遍”则通过战争后的荒凉与现在满眼春色的对比,突出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气暄雉双雊,景淑莺百啭”运用雉鸡的鸣叫和黄莺的歌唱,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热闹与和谐。
“邑里齿故繁,弦歌俗丕变”描述了陈邑令治理下的地方,人口众多,文化繁荣,民风淳朴,展现了良好的社会风貌。“怀贤思如渴,敷政速于传”表达了诗人对陈邑令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其施政效率的赞赏。
最后,“孰是潘安仁,而犹宓子贱”以古代两位著名的官员潘安仁和宓子贱为喻,赞美陈邑令如同他们一样,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心系百姓,深受人民爱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陈邑令的深情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和理想政治的向往,以及对优秀官员的崇高敬意。
承明用儒将,那知有程李。
坐制犬羊群,泥封一丸耳。
平生晋公子,从者皆国士。
谁为彀中游,狐赵何难拟。
前年出城西,祖饯长者辙。
绿鬓豪伟郎,还镳共炎热。
蜀道非天涯,暂离非永诀。
况乃赴官期,留者思奋决。
人情殊易堪,信未恶时节。
今晨西城出,景物旧森列。
金莲认高楼,感叹成哽咽。
不见昔年人,还为昔年别。
此别异昔年,骨月心欲折。
此行异昔年,衰蹇方折阅。
聊为稻粱谋,途窘计所拙。
人生足忧患,乐事多歇灭。
连年琼芘卷,荒寂人迹绝。
况我薄命人,悲辛复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