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积雨后,夜闻蚯蚓声。
似争络纬繁,不让蟋蟀清。
嗟尔微陋物,身与土壤并。
藐然本无心,天时使之鸣。
空庭杂槁木,亦能感人情。
老蛟蛰污泥,寂默不自惊。
一旦走霹雳,飞雨洗八纮。
幽蟠孰可闻,自有济物诚。
岁若弗大旱,此志岂妄行。
新秋积雨后,夜闻蚯蚓声。
似争络纬繁,不让蟋蟀清。
嗟尔微陋物,身与土壤并。
藐然本无心,天时使之鸣。
空庭杂槁木,亦能感人情。
老蛟蛰污泥,寂默不自惊。
一旦走霹雳,飞雨洗八纮。
幽蟠孰可闻,自有济物诚。
岁若弗大旱,此志岂妄行。
这首《秋夜》由宋代诗人苏舜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秋时节雨后的夜晚景象,以及对自然界的细微观察和深刻感悟。
诗中首先描绘了新秋积雨之后的夜晚,雨后的湿润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此时夜幕降临,耳边传来蚯蚓的低吟声,与远处络纬的叫声相互交织,又与蟋蟀的清脆鸣叫形成对比。诗人以“似争络纬繁,不让蟋蟀清”这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谐共存的美妙画面。
接着,诗人借物抒情,将蚯蚓、络纬、蟋蟀等微小生命与自身情感相连,感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命,却在自然规律的支配下,发出自己的声音。诗人以“嗟尔微陋物,身与土壤并。藐然本无心,天时使之鸣”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随后,诗人转向对庭院中槁木的描写,即使在寂静的夜晚,这些槁木也能触动人心,引发深思。这种自然界的无声语言,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
最后,诗人以“老蛟蛰污泥,寂默不自惊。一旦走霹雳,飞雨洗八纮”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比喻人生中的起伏与变化,如同老蛟在泥泞中沉睡,最终在雷电的轰鸣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洗净天地间的尘埃。这不仅是对自然界力量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既有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也有对人生起伏的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