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当炎热,翻如九月天。
晨兴重衣裌,夜宿尽防川。
船撼江声怒,楼侵雨气缠。
白头悲世态,何以度残年。
三伏当炎热,翻如九月天。
晨兴重衣裌,夜宿尽防川。
船撼江声怒,楼侵雨气缠。
白头悲世态,何以度残年。
这首诗名为《夏寒》,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诗中描绘了夏日异常寒冷的景象,与常规的炎炎夏日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里不寻常的气候特点和由此引发的情绪波动。
首句“三伏当炎热,翻如九月天”开篇即点明了主题,将夏日的异常寒冷与传统的三伏天炎热形成强烈反差,仿佛九月的秋凉提前降临。接下来,“晨兴重衣裌,夜宿尽防川”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在这样寒冷的夏日里,早晨起床时需要穿上厚重衣物,夜晚睡觉时则需防范湿气,生活中的不便与不适感跃然纸上。
“船撼江声怒,楼侵雨气缠”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动态变化,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画面感。江水因寒冷而显得更加汹涌,船只在波涛中摇晃,仿佛与江水的怒吼相呼应;而楼阁则似乎被潮湿的空气紧紧包裹,雨气缠绕其间,营造出一种阴冷潮湿的氛围。
最后,“白头悲世态,何以度残年”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面对如此异常的天气,年迈的诗人不禁思考,如何度过这艰难的岁月。这一句不仅揭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而言,《夏寒》一诗通过对夏日异常寒冷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凝练,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瑟体近亦纵,所在幽雯生。
感事类濛远,览志托诚宏。
冷然通思愫,眇忽殊难更。
物候变繁灼,遐浑仍就明。
春月耿个发,流星没无精。
玉形太曲折,绿帏鉴空盈。
常恐世冶速,灵妙如烟轻。
何以见滞质,令吾思不清。
复土初。明旌下储胥。回虚仗,箫笳互奏,旌旆随驱。
岂知飙御在蓬壶。道萦纡。风日惨、六马踌躇。
留恨满山隅。不堪回首,翠柏已扶疏。
帝城渐迩,愁雾锁天衢。公卿百辟,鳞集云敷。
迓龙舆。端门辟,金碧凌虚。此时还帝都。
严清庙,入空时升,文物灿烂极嘉娱。
配三宗,号称神,古所无。帝德协庙虞。
九歌毕奏斐然殊。会轩朱。神具燕喜,锡福集皇居。
更千万祀,佑启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