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驾将何之,意欲快我心。
蛮方乱如麻,匈奴寇榆林。
挥剑誓俱亡,彼军忽如沉。
岂为尺寸勋,国仇怒至今。
昆崙贡织皮,鸱鸮怀好音。
功高固不赏,谗妒来相寻。
哀哉险侧子,倾词谁见钦。
命驾将何之,意欲快我心。
蛮方乱如麻,匈奴寇榆林。
挥剑誓俱亡,彼军忽如沉。
岂为尺寸勋,国仇怒至今。
昆崙贡织皮,鸱鸮怀好音。
功高固不赏,谗妒来相寻。
哀哉险侧子,倾词谁见钦。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杂诗三十二首(其五)》表达了诗人的壮志与无奈。首句“命驾将何之”以驾车出游起兴,暗示诗人内心渴望摆脱烦忧,寻求精神上的解脱。然而,“意欲快我心”却揭示出他内心的苦闷,现实中的战乱使他的愿望无法轻易实现。
“蛮方乱如麻,匈奴寇榆林”描绘了边疆的动荡不安,蛮族纷扰,匈奴侵犯,展现了国家面临的危机。“挥剑誓俱亡”表达诗人愿为国捐躯的决心,但接下来“彼军忽如沉”则暗示敌军突然的强大和自己的无力感。
“岂为尺寸勋,国仇怒至今”表达了诗人并非只为个人功名,而是出于对国家深沉的仇恨和责任感。“昆崙贡织皮,鸱鸮怀好音”通过比喻,揭示出即使有忠诚和贡献,也可能遭遇不公和嫉妒。“功高固不赏,谗妒来相寻”直接揭露了朝廷中可能存在的阴暗面。
最后两句“哀哉险侧子,倾词谁见钦”是对那些居心叵测的小人发出的哀叹,他们曲解忠良,使得诗人的赤诚难以得到公正的评价。整首诗情感激昂,既有壮志豪情,又有世态炎凉的感慨,体现了李梦阳鲜明的爱国情怀和个人际遇的无奈。
与君分手匆匆,且听忼慨樽前语。
宁如闺阁,上流作别,女儿絮絮。
花鸟关情,英雄无泪,偏于此处。
但故园莺老,疏篱竹嫩,春酿熟,须归去。
风雨隋宫萧瑟。垂杨里、暮鸦终古。
依依岁月,伤心多少,犹如此树。
故人携酒,离迷欲断,竹西归路。
奈星星、短发不堪牢落,作冲冠怒。
群雁南翔,明河西转,树头已换商飙。
扰扰浮生,劳劳终日,鬓边渐点霜毛。壮志未能消。
向无人知处,私淬吴刀。
金鼓轰天,原来江上滚秋涛。何言铜柱难标。
且风尘混迹,屠钓为交。
十万樗蒲,百千沽酒,筵前红粉相招。醉了更登高。
叹江山冷落,人物萧条。
仰问苍苍,为须有地置吾曹。
一年过半,正花底栖迟,又逢秋社。
商量软语,欲别也应难舍。闲煞风廊月榭。
更那觅、当时王榭。西风去忒匆匆,海屋相思空惹。
生怕。凄凉客舍。似倦羽低飞,自春徂夏。
天涯人远,红雨泪曾轻洒。应待明年杏嫁。
许依旧、雕梁栖借。须知盼尔归来,肯把画帘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