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当年说色空,色空已坏合还风。
定随妙喜山河去,西入维摩方丈中。
诸佛当年说色空,色空已坏合还风。
定随妙喜山河去,西入维摩方丈中。
这首诗蕴含了深刻的佛教哲学思想,通过对“色空”概念的探讨,展现了对人生、宇宙本质的深刻洞察。
首句“诸佛当年说色空”,开篇即引用佛教经典,指出佛陀曾阐述“色空”的教义,意指物质世界(色)和虚无(空)的相对性,强调一切皆是无常变化的。接着,“色空已坏合还风”一句,进一步阐述了物质与虚无之间的转化关系,暗示一切事物终将归于虚无,如同风中的尘埃般短暂而无常。
“定随妙喜山河去,西入维摩方丈中”则表达了个体在面对生死、物质与精神的转化时,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喜悦,如同进入维摩诘菩萨的方丈之中,获得心灵的解脱与安顿。这里,“妙喜”象征着内心的喜悦与智慧,而“维摩方丈”则是佛教中象征着修行者内心清净、智慧深邃的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色空”这一核心概念,探讨了生命、宇宙的本质以及个体在面对无常变化时应有的态度,体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平静、智慧解脱的哲学思想。
去年水为祟,数州害田稚。
今年逾去年,低陌吞高阡。
天时杳难度,耕者虞沟壑。
问天如何其,天空无磴梯。
苍然不可诘,试诘天所司。
司方责公田,皇暇恤我私。
率先盈囷仓,又欲丰盛粢。
长呼天不闻,问司胡不思。
反裘惜奇毳,里尽毳孰资。
司云心是丰凶本,帝哀尔氓乱方寸。
遂令腐烂不可支,甚若秦皇齐威尸。
佞壬矫诳至于此,天横伤残乃其自。
涛翻天上第一禅,所感召者诚宜然。
或讥浮图事吟笺,法当勿用浮图言。
少陵琳琅千万篇,留人间者百不一。
亦师粲可缚禅寂,不知此话何从出。